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6-12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中國儲備棉管理有限公司計劃掛牌出庫銷售儲備棉3萬噸,實際成交1.81萬噸,成交率為60%,成交均價為14872元/噸,當日地產棉成交6450.99噸,成交率為35%,成交均價為14129元/噸,新疆棉成交11599.4噸,成交率為100%,成交均價為15285元/噸。相比起前段時間儲備棉的火爆,近幾日儲備棉價格和成交率均有所下降,這得益于中國儲備棉管理有限公司、全國棉花交易市場6月2日聯合發布的《關于2017/2018年度儲備棉輪出有關事項的公告》。公告指出,自2018年6月4日起至本年度輪出結束,儲備棉輪出交易僅限紡織用棉企業參與競買,停止非紡織用棉企業參與競買,紡織用棉企業購買的儲備棉,僅限于本企業自用。
盡管如此,5月28日~6月1日當周,新疆棉、地產棉均全部成交的現象還是引人關注。紡織企業究竟為何偏愛儲備棉?國家調控政策是否讓企業安心吃下了定心丸,有效降溫棉花市場呢?
現貨價格上漲使儲備棉備受歡迎
一般來說,天氣劇烈變化、未來棉花產不足需和下游消費支撐是導致棉價不斷上漲的主要因素,而國內外期現貨棉價的上漲則導致儲備棉成交率居高不下。
萬利源棉業有限公司國際貿易市場經理許龍飛表示,最近3周,內外盤價格的上漲,是儲備棉成交量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現貨市場價格也有明顯上升,但是近3周實際成交的數量并不多,加上前期大中型紗廠都有至少兩個月的庫存量,紡織企業基本是隨用隨買,沒有進行戰略性補庫。
除此之外,儲備棉本身的性價比也讓其盡顯優勢。中儲棉花網絡(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發布的棉花資源和價格顯示,皮棉3128級報價普遍達到18000元/噸,少數優質資源價格甚至達到了18500元/噸以上,目前儲備新疆棉最高成交價在17500元/噸左右,兩者相差1000元/噸,儲備棉價格優勢不言而喻。
河北力科紡織有限公司以生產中端紗線為主,由于產品特殊的質量要求,只能使用新疆棉。為了保證生產,公司棉花庫存始終維持在1~2個月。公司副總經理李瑞劍表示,現在企業貨源主要來自新棉和儲備棉。鄭棉價格的上漲帶動了現貨價格,導致采購成本大大增加。為了降低成本,企業目前積極競拍儲備新疆棉。
此前一直備受冷落的儲備地產棉,如今也“翻身”了。有企業負責人表示,近期地產棉全部成交的主要原因就是具有價格優勢。在現貨價格大漲后,儲備地產棉的價格優勢逐漸顯現。棉紗產品千差萬別,有中高端的產品,也有低端產品,因此只要價格和相關產品能夠匹配,企業還是愿意使用儲備地產棉。
再看現貨市場,盡管市場現貨資源充足,但優質棉資源少、價格高、現貨采購存在一定壓力。山東華興紡織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永興認為,目前市場現貨資源銷售順暢,沒有購銷阻力,唯一問題就是價格太高,影響到企業的采購數量。河北力科紡織有限公司供應科于書章表示,公司生產的中高端產品要求新疆棉長度在28.5mm以上,強力在27cN/tex以上,當前采購優質現貨有一定困難,截至目前也只競買了1000多噸儲備新疆棉。
調控政策頻出讓棉價回歸理性
在市場供求沒有明顯變化的情況下,棉花價格波動較為劇烈,儲備棉成交率的提高反應了市場出現的緊張情緒。對此,有關部門采取了多種措施,以保證棉花市場的供給,為棉價降溫。
輪出政策規定6月4日起至本年度輪出結束,儲備棉輪出交易僅限紡織用棉企業參與競買,停止非紡織用棉企業參與競買。據了解,此次調整儲備棉競買對象的主要目的,在于抑制非生產不理性需求,增加對棉紡織企業的有效供給,保障其用棉需求和正常生產。
政策公布當日,紡織企業紛紛“點贊”。在棉花價格接連攀升之際,有關部門調整儲備棉交易主體,為穩定市場價格,發揮儲備棉調控政策的作用,不僅可及時調控國內棉價,而且還可以為紡織企業用棉保駕護航,有望提升國內紡織行業的競爭力。
此外,中國棉花協會發布的消息稱,經過調查并與有關部門溝通,目前我國有充足儲備庫存保障輪出需求,還可通過增發進口棉配額等其他措施增加市場供應,供給數量不存在短缺問題。關于棉花供給問題,中國棉花協會具體從5個方面進行了說明:一是今年棉花產量有望保持穩定;二是市場現貨供應充足;三是對棉紡織企業有效供給增加;四是增發進口棉配額進一步滿足市場需要;五是儲備棉輪出不受限。
政策的“及時雨”暫時澆滅了棉價上漲的勢頭。6月4日,在禁止貿易商參與儲備棉競拍和增加紡織企業進口配額的消息傳出后,棉花期貨價格開始下跌。業內人士稱,這一現象或與中國棉花協會發出的上述行業預警風險提示有關。外棉方面,美國德克薩斯州出現降雨的消息也讓ICE棉花沖高回落,在內外跌幅疊加下,火熱的棉花開始降溫。
許龍飛對此表示,輪出新政的出臺利好紡織企業,首先原料成本價格會逐漸下降,有利于紡紗利潤的提高,有效地控制了棉花價格大幅上漲,促進了市場的穩定性。與此同時,增加棉紡織企業的配額,可以有效緩解結構性用棉需求,有利于下游訂單的多樣化、穩定性生產,同時有效地促進國內紡織企業的穩定發展,讓紡織企業在全球市場更具競爭力。
對于企業普遍關注的增發進口棉配額問題,上海紗線寶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戰略官吳法新表示,目前國內市場對棉花原料需求量增加,長遠來看國家儲備和商業儲備的數量不能滿足需要。在這個背景下,有關部門正在醞釀適當程度地增加進口棉花的數量,給確實有需要的實體企業增發一定數量的棉花進口配額。根據以往年份的配額數量,滑準稅項下的配額數量大約在110萬噸~120萬噸的數量,初步估計今年的滑準稅數量也在100萬噸左右。
政策利空帶來短期回調仍將繼續
今年5月,USDA供需報告首次公布2018/2019年全球棉花供需預估。報告提出, 2018/2019年度全球棉花預估總產為2638.6萬噸,相比本年度減少27.1萬噸,減幅1%;全球消費量預估2731.1萬噸,同比增加102.2萬噸,增幅3.9%,主要國家消費量均有不同程度調增,其中中國、印度、孟加拉和越南累計增加82.7萬噸,增幅4.9%;期末庫存預計同比下降5.1%,降至1823.4萬噸,庫存消費比降至66.76%,同比減少6.3個百分點。下年度全球產需格局將有由本年度的產需小幅過剩轉為產不足需,預計存在97.2萬噸的產需缺口。
業內分析人士表示,近期棉花價格的上漲勢必會損害棉花產業鏈的利益,政策的“及時雨”暫時澆滅了上漲的勢頭,但如果從全球的棉花供給角度來看,國內的政策不會影響棉花年度供應和消費,棉價上漲的趨勢只是暫時放緩而不是終止。
另據中國棉花協會發出的通知,為了進一步滿足市場需求,不排除增發進口棉配額的可能,這一舉措或將導致國際市場對棉花的需求增強。未來不管是臨儲外棉還是對涉棉企業增發進口配額都是在國際市場爭奪有限的棉花資源,都將刺激外棉期現貨價格上行,內外價格聯動性將進一步加強。
專家認為,總體來看,2018/19年度預期全球棉花面積增幅有限,主產國單產較悲觀,而消費增長可觀,預計2018/2019年度全球棉花產量略減,消費大幅調增,全球預計產不足需,需對未來謹慎樂觀。我國儲備棉雖在不斷消化中,但相關部門會采取多種措施來保證市場供應,避免棉價大幅上漲,當下政策利空帶來的短期回調仍將繼續。
市場價格的漲跌原本屬于正常現象,但暴漲或者暴跌都不利于市場發展。對于紡織企業來說,更要做好預防風險的準備,理性看待市場,在棉價處于低位時可進行戰略性補庫,以保證正常生產。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