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5-18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今年以來,豬肉價格持續下跌,近日有些地區甚至跌至2010年5月以來最低價。農業農村部5月3日信息顯示活豬均價同比下降超30%,全國500個農村集貿市場仔豬平均價格與去年同期相比下跌39.9%。此次豬肉市場動蕩,部分中小養豬企業反映今年以來價格已近腰斬,生豬養殖行業處于全面虧損狀態,行業洗牌是大勢所趨。
為什么這次豬肉價格跌的這么厲害?專家分析,主因是生豬市場產能持續加大,但實際銷量減少,春節后消費轉淡和生豬產能過剩、養殖戶恐慌性出欄等因素疊加,出現階段性供過于求。有業內人士畫了一幅豬價漲跌“路線圖”:肉價上漲——母豬存欄增加——生豬供應增加——肉價下跌——淘汰母豬——生豬供應減少——肉價上漲。不少養豬企業和養豬大戶擴能或是減產都是依據豬肉價格波動周期(即“豬周期”),但近年來跌漲周期變得不穩定、不規律,導致市場波動很大,養豬戶賺大錢或是賠大錢。
安徽農業大學教授、安徽省現代生豬技術體系首席專家殷宗俊表示,“生豬市場是一個全國大流通市場。隨著我國養殖方式從家庭散養向規模養殖加速轉變,養殖量快速增長,在經過2015年下半年、2016年、2017年的持續盈利后,生豬產能逐漸回升,2017年規模企業生豬出欄量激增。”但通過此次跌價我們應該看到,我國生豬產業目前存在的最大問題是“大而不強”,中小企業、養殖戶較多,同時產業鏈特征不明顯,全產業鏈尚未形成。因此,加速行業洗牌,形成生豬養殖行業規模化、機械化、自動化,加快產業鏈的形成,才能提高企業抗風險能力,避免價格大起大落,保持市場穩定。
規模化=機械化+自動化
在農業領域,不管是種植業,還是畜牧業,機械化是根本出路。生豬養殖作為我國畜牧業重頭戲,當前現實情況是,由于機械化水平偏低導致人工費用高、飼料成本高、豬場生產力低,故抗風險能力低下。像此次豬肉價格暴跌導致眾多中小企業、養殖戶被迫退出行業便是很好的證明。只有提高養殖機械化和自動化程度,企業才能形成規模,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生豬生產力和養殖效率。
據統計,我國現有的機械化養豬人均飼養量為650頭,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隨著扶持政策的不斷加碼,我國將大力推廣機械化和規模化的生豬養殖。早在2016年4月,農業部印發了《全國生豬生產發展規劃(2016-2020年)》,這是我國第一個生豬生產發展規劃,確定了未來生豬生產發展目標,包括生產保持穩定略增,豬肉保持基本自給;規模比重穩步提高,規模場戶成為生豬養殖主體;規模企業屠宰量占比不斷提升;生豬出欄率、母豬生產效率、勞動生產率(人均飼養育肥豬數)持續提高,產業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
實現全產業鏈才能“即大又強”
生豬養殖行業實現機械化、規模化的同時面臨著是實現全產業鏈問題。一方面,生豬養殖“半”產業鏈特征明顯,養殖、屠宰、冷鏈物流、深加工等環節仍然割裂,例如,目前運輸仍以活體運輸為主,冷鏈物流并不普及,正說明國內生豬產業鏈還遠未形成。相信在行業自動化、規模化發展下,“飼料原料-飼料-養殖-肉品-熟品”的全產業鏈也將逐步形成,進而促進農產品出口業發展,推動我國從生豬養殖大國走向養殖強國。
另一方面,鄉村振興戰略提出要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推進畜禽糞污處理,開展農業綠色發展行動。針對養殖產業最末端環節——生豬養殖產生的糞污問題,養殖場可改進養殖工藝,建設完善糞污收集儲存設施和小型厭氧處理設施;可在田間地頭建設儲糞池和輸送管網,打通糞肥還田“最后一公里”;同時立足農村能源革命的總體要求,推動以畜禽糞污為主要原料的能源化、規模化、專業化沼氣工程建設,促進農村能源發展,進而促進環境保護與經濟協調發展。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