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茶毛蟲又名茶黃毒蛾、擺頭蟲。屬鱗翅目毒蛾科。全國各產茶省均有分布,是我國茶區的一種重要害蟲。主要為害茶葉,還可為害油茶、柑桔等。幼齡幼蟲咬食茶樹老葉成半透膜,以后咬食嫩梢成葉成缺刻。幼蟲群集為害,常數十至數百頭聚集在葉背取食。發生嚴重時茶樹葉片取食殆盡。
形態特征 成蟲體長約10毫米,翅展約28毫米。雌蛾稍大,體翅黃褐色;雄娥稍小,夷褐色。前翅中間有2條淡黃色橫紋,翅尖淡黃色區內有2個黑點。雌蛾體末端有黃色毛叢。卵成塊產,卵塊橢圓形,上覆黃色茸毛。成熟幼蟲體長約20毫米,黃褐色。胸部三節稍小。各體節有8個黃色(前期)或黑色毛瘤,上生黃褐色毒毛。全體還密生長短不齊的黃色毒毛。蛹黃褐色,長約9毫米,外有土黃色絲質薄繭,繭長約13毫米。
發生規律 多代性,各地發生代數有差異。在湖南一年發生3代,以卵塊在老葉背面越冬。各代幼蟲發生為害期分別在4~5月,6~7月,8~10月。一般以春、秋兩季發生重。幼蟲老熟后在茶叢根際落葉土表下結繭化蛹。
防治方法
(1)每年11月至翌年4月,人工摘除越冬卵塊。
(2)摘除各代初孵幼蟲群。
(3)成蟲發生期點燈誘蛾,或利用性激素誘殺雄蛾。
(4)結合耕作深理結繭蟲蛹。
(5)生物防治。利用茶毛蟲黑卵蜂和絨繭蜂防治卵塊和幼蟲。幼蟲期噴灑蘇薈金桿菌或茶毛蟲核蟲多角體病毒。
(6)藥劑防治。幼蟲期噴施90%敵百蟲、80%敵敵畏、50%馬拉硫磷、50%殺螟松、50%辛琉磷各1000~1500倍液,或10%二氯苯醚菊酪、20%殺滅菊酯、2.5%溴氰菊酪各5000~6000倍液,或25%滅幼腮1000倍液。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