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茶材小蠹的成蟲、幼蟲均鉆蛀荔枝、龍眼的枝干,徑粗1~2厘米的枝條受害最多,外觀可見數量較多、近圓形的小蛀孔。若把受害枝干剖開,在木質部會發現若干被鉆蛀成近環形的水平小坑道,并常見有比米粒還細的黑褐色甲蟲或乳白色的無足幼蟲和蛹。受害的枝干由于水分和養分輸導被阻,因而生勢衰弱,并常造成枯枝、斷枝,甚至發現有幼樹整株被害致死。茶材小蠹近年在我國各荔枝、龍眼主產區均有發現,而廣東的中山、東莞、深圳、茂名等地的發生與危害則更為嚴重。國外的印度、菲律賓、斯里蘭卡等東南亞多國亦有發現。除荔枝、龍眼,尚能危害茶樹、可可、咖啡、橡膠、樟樹、柳樹等經濟林木。
形態特征茶材小蠹屬鞘翅目、小蠹蟲科。成蟲體小,長僅1.3~2.4毫米,黑褐色,圓筒形。頭部延伸成短喙狀,觸角膝狀,末端膨大成球形,這是該蟲的重要外形特征。胸部背板及鞘翅密布刻點及茸毛。雄成蟲體形較小,體色較淺。卵白色、橢圓形,長約0.6毫米。幼蟲乳白色,無足,老熟幼蟲體長約2.4毫米。蛹乳白色至黃褐色,長1.2~2.4毫米。生活史及主要習性茶材小蠹在廣州附近地區每年發生6代,由于成蟲壽命較長,所以發生世代重疊。主要以成蟲在蛀害的坑道內越冬,翌年春暖開始活動,另營造新坑道。該蟲營隱蔽生活,產卵亦在坑道中,一生中只有在成蟲擴散期間的晴天下午外出作短暫活動,因此藥劑防治較難奏效。寄主受害程度與品種、樹齡、樹勢、管理水平有密切關系:三月紅、懷枝等極少受害,凡樹齡大、管理差、樹勢弱的受害重。受害程度與樹體的水勢呈負相關。防治方法應以強化果園栽培管理,合理增施氮肥、增強樹勢、提高樹體的水勢為根本,結合采果后和冬季清園徹底剪除蟲害枝,并收集園中的枯枝、斷枝一齊集中燒毀。必要時,可加強田間實地調查觀察,抓準在成蟲外出活動擴散期間噴射90%巴丹可濕性粉劑、80%敵敵畏乳劑、50%殺螟硫磷乳劑1000倍液,或40%水胺硫磷800倍液等。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