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低產茶園的茶葉產量,因樹勢的衰弱、發芽能力的降低、土壤性質的惡化和茶樹的缺株斷行等而造成減產。因此,改造低產茶園,一定要找準茶園低產的原因,因地、因樹、因園制宜。主要應抓以下幾條措施:
一、深耕改土
一是從茶行內側距茶樹主莖20~30厘米處,開挖一條帶狀肥槽溝,切斷茶樹半部側根和枯衰根系,生土翻出,表土回溝,同時每畝施入廄肥1000~1500公斤,普鈣50公斤,或畝用尿素20公斤、普鈣50公斤、硫酸鉀10公斤混合后施入茶園;二是平整梯面,同一條梯面,一定要基本達到等高水平,對梯埂受損或茶行偏向埂頭的,要做好培梯工作;三是時間應選擇在5~10月進行,切忌嚴寒干旱的冬春季實施。
二、改造樹冠
茶樹修剪應根據茶樹生長情況因園、因樹,對樹冠進行輕修剪、重修剪或臺刈等。輕修剪:樹冠高度控制在1米以內,剪去雞爪枝、枯枝、地腳枝,達到樹冠整齊一致;重修剪:剪去樹高的三分之二,高度控制在50~60厘米,保持樹型基本骨架;臺刈:離地面15~20厘米處剪去主干;樹冠改造時間為春茶后至秋茶前,即5~8月為宜。
三、改園
一是用2~5年生茶樹及時按節令(5~7月)補齊缺株斷行,提高茶園單位面積株數;二是改變不規范的種植方式,及時對茶樹種植較差或茶樹稀疏的茶園,進行移密補稀、更新換種和重新規劃墾殖;三是完善茶園的溝渠、路等區劃和生態建設,清除園內外對茶園生產有影響的一切雜木林和其它設施,園區內每畝茶園宜保留或種植5~7棵良性遮蔭樹。
四、改造后的管理
1.加強病蟲害防治茶樹修剪后首先要及時進行1~2次病蟲害防治;其次剪口萌芽以后和整個抽梢階段,由于芽葉比較細嫩和正遇高溫多濕季節,應加強病蟲害防治工作。
2.加強管理合理應用“疏、養、剪、采”方法,培養豐產樹勢、樹形和樹群結構。疏-及時疏除剪口上萌發密度過高且比較弱的芽梢;養-留養剪口上具有一定數量,分布均勻和密度適宜的強壯骨干枝梢;剪-做好留養枝梢及樹冠的定型修剪;采-低改后的茶蓬必須經過1~2季的養梢及其樹冠定型修剪,然后即可應用采高留低、采大留小、采頂留邊等方法調節和培育豐產的樹型。
3.中耕除草和追肥每年應中耕除草2~3次,結合中耕追肥1~2次,每面畝施尿素30~40公斤、普鈣肥20~25公斤或畝施油枯500公斤。
4.做好茶園維擴進一步完善園、林、溝渠、路等同區牛態建設,嚴防人畜損害、山水沖刷及一切有損茶園生產和設施的行為。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