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茶黃螨[Polyphagotarsonemuslatus(Banks)]屬蜱螨目跗線螨科,全國分布。又名側多食跗線螨、黃茶螨、嫩葉螨、白蜘蛛,雜食性,可為害30科70多種作物。主要為害茄果類、瓜類、豆類及莧菜、芥藍、西芹、蕹菜、落葵、茼蒿、櫻桃蘿卜、白菜等名特優稀蔬菜。一般減產10%-30%,嚴重時可達80%-100%。
[為害特點]成、幼螨集中在寄主幼嫩部位刺吸汁液,尤其是尚未展開的芽、葉和花器。被害葉片增厚僵直,變小變窄,葉背呈黃褐色或灰褐色,帶油狀光澤,葉緣向背面卷曲,變硬發脆。幼莖受害后呈黃褐色至灰褐色,扭曲,節間縮短,嚴重時頂部枯死,形成禿頂。花器受害,花蕾畸形,嚴重時不能開花。幼果或嫩莢受害,被害處停止生長,表皮呈黃褐色,粗糙,果實僵硬,膨大后表皮龜裂,種子裸露,味苦不能食用,果柄和萼片呈灰褐色。
[形態特征]成螨個體很小,需借助放大鏡才能看到。雌螨長約0.21毫米,體軀闊卵形,腹部末端平截,淡黃至橙黃色,半透明,有光澤。身體分節不明顯,體背部有l條縱向白帶。足較短,4對,第四對足纖細,其跗節末端有端毛和亞端毛。腹部后足體部有4對剛毛。假氣門器官向后端擴展。雄螨長約0.19毫米,近六角形,腹部末端圓錐形。前足體3―4對剛毛,腹面后足體有4對剛毛。足較長而粗壯,第三、四對足的基節相連,第四對足脛跗節細長,向內側彎曲,遠端1/3處有l根特別長的鞭毛,爪退化為鈕扣狀。卵長約0.1毫米,橢圓形,無色透明。卵表面有縱向排列的5―6行白色瘤狀突起。幼螨長約0.11毫米,近橢圓形,淡綠色。足3對,體背有l條白色縱帶,腹末端有1對剛毛。若螨長約0.15毫米,是一靜止階段,外面罩有幼螨的表皮。
[生活習性]南方茶黃螨年發生25―30代,有世代重疊現象,以成螨在土縫、蔬菜及雜草根際越冬,溫暖地區和有溫室的菜區茶黃螨可終年發生。螨靠爬行、風力和人、工具及菜苗傳帶擴散蔓延,開始發生時有明顯點片階段。4―5月間螨數量較少,6―10月上旬大量發生。保護地內立冬后至12月中旬數量顯著下降。北京、天津地區茶黃螨在露地不能越冬,主要在加溫溫室和日光溫室及苗棚內繼續繁殖為害,春季通過菜苗移栽傳播。5月上中旬,大棚蔬菜可見到明顯的被害狀,5月底至6月初可出現嚴重受害田塊。一般7―9月為盛發期,10月以后隨氣溫下降數量隨之減少。茶黃螨繁殖快,喜溫暖潮濕,要求溫度更嚴格,15―30℃發育繁殖正常,25℃時完成一代平均歷期12.8天,數量增長31倍,30℃時歷期為10.5天,數量增長13.5倍。35℃以上卵孵化率降低,幼螨和成螨死亡率極高,雌螨生育力顯著下降。成螨對濕度要求不嚴格,相對濕度40%仍可正常生殖。適于卵孵化和幼螨生長發育需80%以上相對濕度,低于80%則大量死亡。保護地溫暖潮濕對茶黃螨生長發育和繁殖有利。因而冬季溫室生產喜溫名特優稀蔬菜仍可發生為害,但保護地以秋棚為害嚴重。成螨十分活躍,且雄螨背負雌螨向植株幼嫩部轉移。1頭雌螨可產卵百余粒,卵多產在嫩葉背面、果實凹陷處及嫩芽上,卵期2―3天。雌雄以兩性生殖為主,其后代雌螨多于雄螨。也可營孤雌生殖,但卵的孵化率低,后代為雄性。
[防治方法]1.搞好冬季苗房和生產溫室的防治工作,鏟除棚、室周圍的雜草,收獲后及時徹底清除枯枝落葉,消滅越冬蟲源。2.培育無蟲苗:移栽前用藥劑對菜苗全面防治。3.藥劑防治。由于茶黃螨蟲體極小,不易發現,早期調查需根據被害植株進行判斷。保護地蔬菜在定植緩苗后要加強調查,發現個別植株出現受害癥狀時及時挑治,防止進一步擴展蔓延。春秋茶黃螨盛發期需間隔7-10天定期施藥防治。噴藥重點主要是植株上部嫩葉、嫩莖、花器和嫩果,并注意輪換用藥。可選用1.8%蟲螨克乳油4000―5000倍液,或5%尼索朗乳油l500―2000倍液,或25%倍樂霸可濕性粉劑l000-l500倍液,或50%阿波羅懸浮劑2000-4000倍液,或5%卡死克乳油l000―l500倍液,或20%速螨酮可濕性粉劑3000―4000倍液噴霧防治。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