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龍井茶是茶中珍品,“西湖龍井”更以“色綠、香郁、味醇、形美”四絕而著稱于世。高級龍井茶的品質特點是:外形挺秀尖削,扁平光滑,苗鋒顯露,色澤翠綠略黃,香氣高鮮清幽,幽中孕蘭,滋味甘醇鮮爽,湯色杏綠清澈明亮,葉底嫩勻成朵。由于龍井茶風格獨特,品質要求嚴,時令性強,故對品種的選擇也十分講究。總體上說,適制龍井茶的品種應具有以下主要特征特性:①發芽早。龍井茶市場賣價隔日不同,上市早晚收益高低懸殊,如“明前”龍井茶價是“雨前”龍井茶的10倍左右,因此,適制龍井茶品種發芽越早越好。②芽葉狹長少毛。春茶一芽一葉時芽長于葉,芽、葉間夾角要小,特級茶鮮葉一芽一葉和一芽二葉初展長度在2~3cm,這樣有利于龍井茶的造型。③酚氨比較低。即茶多酚與氨基酸含量比例要恰當。茶多酚是決定茶湯濃度的重要物質,氨基酸是重要的鮮味物質,兩者又決定了滋味的醇度。由于龍井茶很強調香氣和滋味的“鮮靈度”,因此,要求適制龍井茶的品種氨基酸含量在3.3%以上,茶多酚含量在20%以下,酚氨比不高于6。同時,要求水浸出物含量在38%以上。以下就現階段適宜引種推廣的龍井茶品種作一介紹。1.龍井43灌木型,中葉類,特早生種。該品種是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于1960年從龍井群體品種茶園中采用系統選育法育成的,1978年獲全國科學大會獎,1987年被全國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認定為國家品種(審定編號GS13037―1987)。現全國有14個省區引種,其中浙、蘇、皖、豫、贛、魯、黔等省有較大面積栽培,總計已逾2000hm2。該品種的主要特征特性如下:(1)植株中等大小,樹姿半開張,分枝密,葉片上斜狀著生。葉橢圓形,葉長8.5~9.5cm,葉寬3.4~3.8cm,葉色較深綠,有光澤,葉面平,葉身稍內折,葉緣微波,葉質硬度中等,一芽三葉百芽重39.0g。春梢芽葉綠帶微黃色,葉較狹長,芽葉茸毛少,基部有一淡紅點。花瓣白帶粉紅色。(2)芽葉生育力強,耐采摘。春茶發芽特早,在杭州茶區,一芽一葉盛期一般在3月底4月初,一芽三葉期在4月上旬,比龍井群體種早10~15天。春季氣溫回升快的年份,3月中旬就可采特級龍井茶,大棚栽培茶園可提早到2月上中旬開采。在其他茶區,與當地群體種相比,開采時間也明顯提早,如在浙江寧波早15天,在江蘇金壇早10~17天,在江西上饒早11~20天,在安徽東至早18天,在河南桐柏早7~10天。發芽密度大,產量高,多年試驗觀察統計,其產量比龍井群體種高39.7%,比福鼎大白茶高42.5%。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13.2畝示范茶園,連續10余年畝產干茶達300kg(其中10%左右是龍井茶)。在其他茶區也能獲得很高的產量,如在浙江湖州畝產200.5kg,江蘇金壇137.5kg,河南桐柏315.3kg。另外,由于發芽特早,春茶生長期長,所以高檔茶產量增加。如杭州西湖茶區,可畝產高檔龍井茶15~20kg,名優茶畝產在安徽東至達48.5kg,在江西上饒達15.5kg,浙江寧波3足齡茶園也可達11.2kg。(3)春茶一芽二葉干樣含氨基酸3.7%、茶多酚18.5%、兒茶素總量12.1%、咖啡堿4.0%,酚氨比為4.98,極其適制龍井、東海龍舌、千島玉葉、茅山青峰、信洲龍翠等高檔綠茶。用該品種制作的特級龍井茶,外形扁平光滑、挺秀,色澤嫩綠,邊緣糙米色,香郁持久,滋味甘醇爽口,湯色清澈明亮,葉底嫩黃成朵。用它制大宗綠茶,品質亦與福鼎大白茶相當。(4)抗寒性和適應性均很強。如在河南信陽和山東青島,-10℃左右的氣溫下,只在樹冠表層發生較輕凍害,一般年景能正常越冬。在浙江金華、蘭溪和江西上饒等低丘紅壤地區栽培,長勢旺,產量高,效益顯著。如江西上饒尊橋茶場引種的龍井43、福鼎大白茶、迎霜等9個品種中,產量、產值均以龍井43居首位。根據龍井43的生育特性,它適宜在長江南北綠茶區,尤其是制作扁形茶地區栽培。一般畝產值可達5000元左右,高的可逾萬元,經濟效益顯著。在栽培技術上,宜用扦插苗單條栽(1.50m×0.33m),或雙行雙株(1.50m×0.40m×0.33m)條栽;由于其芽葉持嫩性較差,需及時分批嫩采,連續采摘數年后,蓬面應輕剪整枝;早春慎防“倒春寒”,夏季防止高溫灼傷;春茶期間還需及時防治茶麗紋象甲和炭疽病。2.龍井長葉灌木型,中葉類,早生種。品種來源同龍井43。1994年被認定為國家品種(審定編號GS13008-1994),1997年獲農業部科技進步三等獎。該品種在浙、蘇、皖、豫、魯等省有較大面積栽培。其主要特征特性如下:(1)植株適中,樹姿較直立,分枝密。葉片水平狀著生。葉長橢圓形,葉長10.4cm,葉寬4.1cm,葉色綠,葉面平,葉身平,葉緣微波,葉質硬度中等。春梢芽葉黃綠色,茸毛數量中等,芽葉狹長背卷,芽長約1.9cm,一芽三葉百芽重36.2g。(2)芽葉生育力較強,持嫩性強。春茶發芽早,在杭州茶區,清明前后可采一芽一葉,4月中旬達一芽三葉盛期。在江蘇金壇,3月底可采制高檔茶,比當地群體種早7~10天。發芽密度大,產量高,一般畝產可達150~200kg。如浙江安吉成齡茶園畝產150kg,比群體種高50%;在江蘇平山林場,4齡生茶園畝產也有81kg。(3)春茶一芽二葉干樣含氨基酸4.1%、茶多酚18.6%、兒茶素總量16.4%、咖啡堿3.6%,酚氨比為4.6。適制高檔龍井、茅山青峰、雨花茶等扁形及針形名優綠茶。用它制作的龍井茶,外形挺秀尖削、扁平光滑,色澤翠綠略黃,香氣清高,似蘭花香,滋味鮮醇,即使是秋季制作的龍井,也具有香高味醇、鮮爽度高的特點。用該品種制作大宗綠茶,品質亦優。(4)抗寒性和適應性均強。該品種在河南、山東茶區均能正常越冬,在-10℃時蓬面僅有輕度凍害。在江南低丘紅壤地區栽培也能獲得高產。龍井長葉適宜的種植地區同龍井43。一般畝產值在5000元左右,高的也可逾萬元。由于樹姿較直立,栽種時宜用雙行雙株條栽,并要適時定型修剪,投產后及時防治小綠葉蟬。3.平陽特早茶小喬木型,中葉類,特早生種。由浙江省平陽縣農業局從該縣敖江鎮大坪村群體種中,采用單株育種法育成。1998年被認定為浙江省茶樹品種。在省內其他茶區和安徽等地有少量引種。該品種的主要特征特性為:(1)植株中等大小,樹姿半開張,分枝較密,葉片上斜狀著生。葉橢圓形,葉長6.5~8.9cm,葉寬3.1~4.0cm,葉色深綠,有光澤,葉面微隆起,葉身稍內折,葉質厚軟。芽葉綠色,茸毛較多,節間短,一芽三葉百芽重為39.8g。不論在原產地或引種外地都未見花蕾。(2)芽葉生長整齊,持嫩性強,春茶發芽特早。在產地一般1月中旬萌發,2月下旬至3月初一芽一葉初展,3月中旬達一芽三葉盛期,清明前春茶采摘可以結束。由于芽葉密度大,產量高,采制早,上市也早,所以經濟效益好。如產地平陽縣水頭名茶開發場的5畝5齡茶園,可畝產浙江龍井茶17.9kg,炒青茶82.5kg,畝產值達6100多元(其中龍井茶產值占71.4%)。(3)據對春茶干樣生化測定,該品種含氨基酸4.8%、茶多酚22.9%、咖啡堿4.5%、水浸出物40.3%,酚氨比為4.8,適制龍井、黃湯、毛峰、碧螺春等多種茶類。用它制作的龍井茶,外形扁平光滑、挺直尖削,色澤翠綠,清香持久,滋味爽口回甘,湯色嫩綠明亮,品質優良。平陽特早茶扦插成活率和出圃率均高,移栽成活率在98%以上,一般年景能正常越冬。宜采用扦插苗單條栽或雙行雙株條栽種植。由于發芽特早,春茶催芽肥也宜早施,最好在上年年底施下。投產后要做到及時分批嫩采,年底封園時不宜修剪,以春茶采制結束后修剪為好。北部茶區要注意“倒春寒”的危害。4.元宵綠灌木型,中葉類,特早生種。由福建省霞浦縣茶業局從崇儒鄉后溪嶺村的群體種中,采用單株選種法育成。1999年被認定為福建省茶樹品種。該品種除在福建綠茶區推廣外,浙、皖等省也有少量引種。品種的主要特征特性為:(1)植株中等大小,樹姿半開張,分枝尚密,葉片水平狀著生。葉長橢圓形,葉色綠,有光澤,葉面微隆起,葉身平,葉質較厚軟。芽葉黃綠色,茸毛較多,一芽三葉百芽重為41.0g。(2)芽葉生育力較強,持嫩性強。發芽特早,產地一芽一葉初展在元宵節前后(“元宵綠”因此而得名),一芽三葉盛期在3月中旬。產量高,畝產烘青綠茶可達130kg。(3)春茶一芽二葉干樣含氨基酸3.1%、茶多酚23.4%、咖啡堿3.9%,酚氨比為7.5。制綠茶,色澤綠,香氣高銳似栗香,滋味醇厚回甘。如按龍井茶鮮葉原料標準采摘,并在龍井茶制作輝鍋過程中突出抓、推、磨的手法,使成茶扁平光滑,有可能加工成色、香、味、形俱符合要求的龍井茶。(4)抗寒、抗旱性均較強,扦插成活率高,適宜江南中、低海拔綠茶區引種。在栽種時,宜選擇土層深厚的向陽坡地,采用雙行雙株條栽。早春慎防晚霜或“倒春寒”的危害。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