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棉花鈴病是一種多病源引起的復合性病害,常表現為爛鈴,既影響棉花產量,又影響棉花品質。爛鈴所致的損失達總產量的10%以上。河南省棉田鈴病常見的有鈴疫病、炭疽病、紅腐病、紅粉病、黑果病等。多發生在八月中、下旬多雨年份,特別遇連日陰雨高溫高濕時發病較重。
一、鈴病癥狀
鈴疫病:此病多發生在棉株下部的成鈴,從鈴基部、鈴縫或鈴尖部位先發病,開始出現深青色水漬狀,逐漸發展到全鈴,變為青褐色,最后成為黑色油光狀不規則病斑,邊緣顏色漸淺,有病部位與健康部位界限不明顯。如環境條件適宜,發病3―5天,整個鈴面變為油光青褐色或黑色,以后鈴面生出一薄層霜霉狀物,棉鈴變黑腐爛或成為僵瓣。發病晚的只鈴殼變黑,對棉絮影響較小。
炭疽病:初期多在鈴尖附近發生暗紅色小點,逐漸擴大成褐色圓形斑,邊緣呈紫紅色,稍有突起,中間凹陷。氣候潮濕時,病斑中間產生紅褐色黏性物質。嚴重時病鈴停止生長,腐爛或成僵瓣。病輕的早吐絮,棉絮為褐色。
紅腐病:病斑多從棉鈴基部、鈴尖或鈴縫處發生,初期呈暗綠水浸狀,后擴展到全鈴,引起黑色腐爛,表面生粉色或粉紅色霉層。
紅粉病:其癥狀與紅腐病相似,不同的是紅粉病霉層較厚,呈紅粉松散的絨狀物,潮濕時霉層變粉白色;而紅腐病的霉層較薄而緊密。
黑果病:受害棉鈴開始變為淡褐色,全鈴發軟,后期鈴面生出突起小點,初顯白色,后發展成黑色。為害嚴重的棉鈴,鈴殼僵硬,布滿一層灰黑色霉層,成為煤煙狀黑果,常不脫落,僵硬于果枝上,內部纖維成為灰黑色硬結,不能開裂。
二、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①實行間套作。實行棉糧、棉薯、棉蘿卜等多種形式的間套作,增加棉田通風透光條件,降低田間濕度,創造有利于棉花生長而不利于病害發生的生態條件,又能增加收益。②合理施肥。避免過多、過晚施用氮肥,增加磷、鉀肥施用量。氮、磷、鉀配比以1:0.4:0.8為宜。多施農家肥。③合理灌、排水。切忌大水漫灌,以細流溝灌為好。雨后要及時排水,減少田間濕度。④精細整枝。及時整枝、打老葉、拔空株,增加棉田通風透光條件。打下的枝葉帶到田外埋掉。⑤摘收病鈴。對已發病的棉鈴及時摘收。發病的棉鈴齡期都在40天以上,內部纖維已長成,若不摘,病害繼續發展就爛掉而且迅速傳染,摘后還能挽回一定產量。摘下的病鈴可先用1%的乙烯利藥液浸醮后再晾曬。
化學防治:一般開花后30天的棉鈴開始發病。當棉田下部有部分青鈴時,要及時噴灑80%代森錳鋅、58%甲霜靈錳鋅、甲霜靈福美雙或敵唑酮等藥劑來保護棉鈴。在發病初期噴藥,也能控制病情發展。在噴藥時加入27%的高脂膜,可在棉鈴表面形成一層膜,防止病菌侵入,也防雨水沖刷,保護作用更好。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