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棉花枯萎病是危害棉花生產的主要病害,危害面積大,據筆者調查,2006年桐城市棉花受害面積近400hm2;危害程度深,受害田塊絕收近30%。棉花枯萎病的病菌頑固,且傳播速度快。為了保證棉花的正常生產,保證廣大棉民的利益,必須及早識別此類病害,并做好其防治工作。
1 癥狀識別
棉花枯萎病的病菌以菌絲體、分生孢子等形式在土壤中隨種子越冬,來年遇外在環境適宜時通過種子、土壤或操作工具傳播。每年的6~7月份,當地溫接近30℃,雨水多而且分布均勻時,該病變成重發之勢,但地溫過高發病反而受到抑制。重茬田塊發病機會加大,而且發病程度逐步加重。
棉花從苗期到蕾期均能發病,現蕾期癥狀最明顯,受害棉株葉色逐漸變深,葉面皺縮,節間較短,嚴重時植株矮小畸形,葉片脫落。根據葉片的顏色,可將其病變分成3種類型。
1.1黃色網紋型 葉片沿葉脈部分變黃,后變為褐色,病部呈網狀斑紋。
1.2青枯型 病葉突然萎蔫,癥狀似被開水燙過,有時整株呈半邊葉片萎蔫癥狀。
1.3紫紅型 葉片變成紫紅色,病部葉脈褪色,葉片變薄。將病株沿絲向剖開,在木質部能看到深褐色條紋,重病植株葉柄斷裂并有深褐色小點,這是棉花枯萎病的典型特征。
2 棉花枯萎病的防治技術
2.1生物防治 棉花枯萎病病菌生命力強,傳播途徑多,蔓延快,植株一旦發病就較難控制,因此應以預防為主,采取綜合防治措施。
2.1.1有效控制傳染源。引用經檢疫的優質良種,盡量不用自留種。種子在播種前一定要經過藥物殺菌處理,最好采用包衣種子。
2.1.2有效切斷傳播途徑。苗床及營養土不能含有病菌,苗床周圍要用棉隆進行消毒,拔除病株后的周圍小環境也要進行消毒殺菌處理。加強棉田管理及田間調查,將棉田中的枯枝敗葉集中進行銷毀,對有病株的田塊要建立檔案,加強對病田收獲的棉花的管理。進行合理輪作,改善土壤的肥料結構。水旱輪作2~3年,待徹底消滅病菌后才能再度種棉,同時少施氮肥,增施有機肥和磷肥。
2.2化學防治發病初期用500倍25%使百克藥液加500倍“美洲星”液肥進行灌根,每病株灌100~150ml。發病較重田塊可間隔5~7d再灌1次,同時用0.2%的磷酸二氫鉀溶液加1%的尿素液,每隔5~7d進行葉面噴施,連續噴2~3次,防效甚好。也可選用32%克枯星乳油1000~2000倍液,在棉花苗期和現蕾前各噴霧1次;或用綠色木霉?烯酰嗎啉水分散片劑300~600倍液,在發生前或發病初期噴霧3~4次;棉花3~5葉期用0.1%高錳酸鉀水溶液葉面噴施1次。棉花開花時用0.5%水溶液噴施第2次,對棉花枯萎病有一定防效。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