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癥狀各棉區都有發生。主要為害棉鈴。初在棉鈴的裂縫、蟲孔、傷口或裂口處產生水浸狀黃褐色斑,接著產生黃綠色或黃褐色粉狀物,填滿鈴縫處,造成棉鈴不能正常開裂,連陰雨或濕度大時,長出黃褐色或黃綠色絨毛狀霉,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棉絮質量受到不同程度污染或干腐變劣。
病原AspergillusflavusLink稱黃曲霉、AspergillusfumigatusFres.稱煙曲霉、AspergillusnigervanTiegh.稱黑曲霉,均屬半知菌亞門真菌。黃曲霉分生孢子穗亞球形,上生小梗1-2層,分生孢子梗頂囊球狀,分生孢子粗糙,圓形黃色,大小3.5-5μm,菌落顏色初為黃色,后變黃綠色至褐綠色。煙色曲霉分生孢子穗圓筒形,直徑40μm,分生孢子梗光滑,帶綠色,直徑2-8μm;分生孢子球形,粗糙,大小2.5-3μm。黑曲霉分生孢子穗灰黑色至黑色,圓形,放射狀,大小0.3-1mm;分生孢子梗大小20-40×7-10(μm);頂囊球形至近球形,表生兩層小梗;分生孢子球形,初光滑,后變粗糙或生細刺,有色物質沉積成環狀或瘤狀,大小2.4-4μm,有時產生菌核。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病菌以菌絲體在土壤中的病殘體上存活越北冰洋。翌春產生分生孢子借氣流傳播,從傷口或穿透表皮直接侵入,曲霉菌為害棉鈴能侵入種子,造成種子帶菌,成為該病重要初侵染源。在棉鈴上營腐生的病菌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蔓延,繼續侵染有傷口、裂口的棉鈴,使病害不斷擴大。當年帶菌的種子和病殘體又為下一年病害發生提供了菌源,出現循環侵染。該病屬高溫型病害。是爛鈴的次生病害。曲霉菌生長適溫33℃。上海棉區曲霉病多于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進入為害盛期,氣溫高的年份發病重。
防治方法(1)加強棉田管理,注意合理密植,做到通風良好;采用配方施肥技術,合理施用有機肥,氮磷鉀比例一般以1∶0.4∶0.8為適,避免單施過施氮肥;合理灌溉,嚴禁大水漫灌,雨后及時排水,防止濕氣滯留。整枝打杈要及時,清除棉田枯枝爛葉或爛鈴,集中深旱或燒毀,減少菌源。(2)及時防治棉鈴蟲、棉田玉米螟、金剛鉆等后期害蟲,千方百計減少傷口。(3)發現病鈴及時摘除,把病鈴迅速烘干或晾曬干裂,增加皮棉產量。(4)發病初期噴灑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400-500倍液、36%甲基硫菌靈懸浮劑600倍液。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