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由于質量好的抗蟲棉品種,特別是優質雜交抗蟲棉品種的價格較高,為了降低種植成本,去年不少棉農便用自家收摘的棉花留了種。在今年棉花生長期間,筆者多次前往棉田進行調查,綜合調查的結果表明:凡是用自留種的棉田,在今年第二代棉鈴蟲大發生的情況下,均出現了抗蟲性能差、混雜退化嚴重、結鈴少的現象。據此,提醒廣大農民朋友,為了確保植棉效益,種植抗蟲棉,千萬不可自留種!
抗蟲棉自留種純度低,抗蟲性能差,會導致嚴重減產減收。棉花是常異交作物,異花授粉率一般在10%左右,高者可達20%。因此,繁育抗蟲棉品種時,要求繁育田的周圍設置寬500米以上的隔離帶,在隔離帶內不能種植其他品種棉花。如果沒有這樣的隔離帶,其他品種棉花就極易與抗蟲棉相互授粉,造成品種混雜。這樣嚴格的保純措施,對一家一戶來說,是很難做到的。對于常規棉花品種來說,稍有點混雜(在5%以內),不會明顯減產減收。而對抗蟲棉來說,少量混雜便會造成較大損失。這是因為目前我國種植的抗蟲棉品種,對棉鈴蟲3齡以上幼蟲的殺滅作用很差。雜植株棉花,由于自身不抗棉鈴蟲,不但會造成棉鈴蟲在其上存活危害,而且還會向周圍抗蟲棉棉株上轉移危害,危害較重時,如不及時防治,會造成嚴重減產。從筆者多年來對中棉所系列、魯棉研系列、冀棉系列等抗蟲棉品種的田間調查結果看:大型種子企業生產的抗蟲棉品種純度在98%以上,在第二代棉鈴蟲一般發生年份,不需進行噴藥防治,棉株頂尖受害株僅占2.5%~4.3%(棉株頂尖受害株率達到5%為噴藥防治指標),平均畝產79公斤;抗蟲棉自留種的純度只有81%~90.3%,噴藥防治第二代棉鈴蟲噴藥防治第二代棉鈴蟲平均2.7次,棉株頂尖受害株占8.1%~10.8%,平均畝產67.3公斤。抗蟲棉自留種棉田與合格抗蟲棉良種田相比,每畝減產11.7公斤,減產14.8%,每畝減收(含防治用工、用藥費用)137.8元。
雜交抗蟲棉只能種植雜交第一代,不能留種種植第二代。我國種植的常規抗蟲棉品種,只要搞好提純復壯,保持原來的種性,可以自留種進行多年種植。而科雜2號,中棉所29號、53號,魯棉研15號、20號、23號、24號、25號等雜交抗蟲棉品種,只能種植雜交第一代種子。種植雜交第一代種子的棉田,所產的種子便是雜交第二代種子。如果將雜交第二代種子用于大田生產,植株會出現嚴重分離,會出現株型各異,抗蟲性能變差,產量、品質都大幅降低的現象。據試驗,種植同一品種的雜交第二代種和雜交第一代種,前者比后者一般減產15%左右。所以,種植雜交抗蟲棉時,千萬不能用自留種,應年年購買合格的雜交一代種種植。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