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黃萎病是棉花生產上的重要病害,2007年以來該病在建湖縣逐年加重發生,2009年全縣發病面積將近3.5萬畝,占棉花總面積91.4%,已成為制約當地棉花高產穩產的重要因素。
暴發原因
1.品種抗性差是棉花黃萎病易暴發的主因。選用抗病品種是預防枯萎病和黃萎病的有效手段。但由于黃萎病抗性育種進展不大,目前建湖縣使用的棉花品種大多對枯萎病抗性強,而對黃萎病抗性差,甚至高感黃蔞病。
2.連作是棉花黃萎病新發的重要病因。在建湖縣,雖然棉花栽種面積逐年下降,但東部鄉鎮因地形、土質以及人們的種植習慣,仍常年種植棉花等旱作物。近幾年的調查發現,連作區黃萎病發生重,且伴有嚴重的死苗現象。
3.氣候因素是導致棉花黃萎病暴發的誘因。棉花黃萎病的發生與溫濕度有很大關系。在棉花生育期間,氣溫在20-28℃黃萎病都能發生,最適溫度為25-28℃。棉花花蕾期降雨較多、溫度適宜有利于發病。2009年7月下旬至8月中旬,正值棉花花蕾期,建湖縣出現持續低溫陰雨寡照天氣,日平均氣溫維持在25℃左右,很適合棉花黃萎病發生。另外,棉花不耐淹,田間積水影響其根系生長,更容易受到枯黃萎病危害。
防治措施
1.選用抗病良種。建立無病良種繁育基地,實行產地檢疫。選用抗耐病品種,如中棉所45、SGK321、魯棉研18號等。
2.輪作換茬。這是目前防治黃萎病最有效的措施。禾本科的小麥、大麥、玉米、水稻等都不受黃萎病菌危害,病重田可將棉花與這些作物輪作。近幾年水旱輪作實踐證明,與水稻實行2―3年的輪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迅速減少田間菌量,有效減輕黃萎病發生。
3.深翻土壤。棉花黃萎病菌主要分布在0―20厘米耕作層中,深翻可以減少耕作層菌量、降低發病株率。
4.清除病殘體,使用無病凈肥。及時清除棉田中的殘枝落葉,就地或在田外集中燒毀。棉籽餅和棉籽殼也能攜帶大量病菌,不能直接作為肥料施入棉田。氮肥有抑制黃萎病菌生長的作用,鉀肥有助于減輕病害。
5.灌排配套、推遲播期、短期揭膜。平整好棉田,健全排水系統,改大水漫灌為細流溝灌,雨后及時排水。抗蟲棉大多是中早熟品種,播種期不宜過早。播種早節位低,現蕾開花早;播種晚出苗快,苗壯,抗病能力強。地膜棉應在盛蕾至初花期揭膜,以提高棉花的抗逆性和抗病性。同時,通過中耕培土,實現旱可澆、撈可排。
6.藥劑防治。播種期間用藥對種子和土壤進行消毒。發病初期及時用3%霉甲霜水劑30-40毫升加水50-60公斤灌根,或用3%霉甲霜水劑300-500倍液噴霧,10天一次,連續防治3-4次。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