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8月29日,在山東農墾棉花科技成果轉化工作會議上獲悉,棉花新品種——魯墾棉33號,已于3月23日順利通過山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五屆七次常委會議審定,并將于近期在全省推廣使用。
魯墾棉33號由省農墾科技發展中心與省棉花原原種場共同選育而成的,是針對當前黃河三角洲地區黃萎病、枯萎病較為嚴重的現狀,采用多種高科技手段,經過科技人員多年努力選育而成的高產優質抗病棉花新品種。該品種在省生產試驗中表現突出:一是實現了高產與穩產的統一。魯墾棉33號與目前國內外推廣品種比較,產量高,增產潛力大,2008年生產試驗,籽棉、霜前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畝產分別為283.5公斤、244.5公斤、116.7公斤和100.6公斤,分別比對照品種魯棉研21號增產12.7%、7.9%、13.8%和8.6%。增產顯著,并且試點之間、年際之間差異不大,不僅高產而且穩產。二是纖維品質優良,且長度、細度、強度比較配套,是紡中高支紗的理想品種。據農業部棉花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魯墾棉33號纖維長度30.2mm,比強度28.9cn/tex,馬克隆值4.7,紡紗均勻性指數148。在2009年通過省審定的品種中纖維品質名列第一,品質指標綜合配套合理。三是抗病蟲性突出,病株恢復快。山東省棉花區試和生產試驗抗病性鑒定結果,魯墾棉33號抗枯黃萎病能力明顯好于對照DP99B和魯棉研21,屬高抗枯萎、耐黃萎病品種。同時,對角斑病和輪紋病等多種病害,也有一定抗性。可躲避多種自然災害,從而增強抗逆性能?共、耐重茬是魯墾棉33號的一個顯著優勢。
鑒于該品種的優異表現,2009年,獲得了省科技廳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支持。魯墾棉33號的推廣和應用將極大的改變我省尤其是黃河三角洲地區棉花的種植結構,并能夠大幅度的提高黃河三角洲地區棉花纖維品質,提高棉花單產,增加棉農收入,為黃河三角洲地區棉花產業升級奠定更為堅實的基礎。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