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向日葵是河北蔚縣主要經濟作物之一,具有易管、省工等栽培特點,農民對其發生的病害如菌核病(俗稱向日葵爛盤)很容易忽視。近年來,由于種植結構的調整,加上市場對嗑食型向日葵籽的需求量日益增加,種植向日葵經濟收人比較高,種植面積逐年增加。據調查,蔚縣向日葵種植面積已由1995年的15萬畝增加到目前的25萬畝,但由于輪作倒茬困難,田間管理粗放和氣候等原因,向日葵菌核病的發生也逐年加重(尤其是多雨年份發病嚴重),嚴重影響其產量和品質,制約了生產的發展。發病率由1998年、1999年的3%-5%,增加到2003-2004年的15%-20%,產量損失達25%以上。
一、發生特點:向日葵菌核病在蔚縣主要是花腐型即爛盤。一般在向日葵開花后花盤背后的花托部分出現水漬狀淡褐色圓形病斑,擴大到全盤后使組織變軟,腐解后無明顯的惡臭味,天氣潮濕或遇雨會出現白色菌絲,最后形成黑色菌核,病菌亦可侵染蔓延到花盤正面,菌絲遍布在籽粒之間,形成黑色菌核網覆蓋在花盤上。后期因花盤組織結構腐爛使整個花盤落地或部分或全部籽粒落地,籽粒上的癥狀一般不十分明顯,嚴重時果皮脫色變白,籽仁呈褐色,失去商品和種植價值。
二、病源及發生流行規律。向日葵菌核病原菌是核盤菌科,核盤菌屬菌核病菌,黑色病害發生在莖部的菌核形成少,花盤上發病時菌核較多。菌核可以抵抗不良環境,在-40℃或溫熱55℃時經10分鐘仍有生活力,水淹狀態下僅30天即腐爛死亡。條件適宜時菌核開始萌發,可直接形成菌絲侵染寄主,也可形成子囊產生子囊孢子,子囊孢子隨風雨傳播到寄主表面后,發芽成菌絲侵染,使向日葵發病。病源以菌核形式在土壤種子中越冬,菌核病嚴重地塊種子帶菌率10%以上,菌核能混于種子間,果皮、種皮、子葉和胚均可帶菌。播種后可造成幼苗死亡或幼苗根部及根莖部發病。土壤表層的菌核都可以產生子囊盤并釋放子囊孢子隨風雨、氣流傳播到莖葉或花盤,可直接從傷口侵入,病原菌在侵染過程中分泌草酸和一些酶類,如果膠酶、多豐乳糖醛酶,促使寄主腐爛分解,出現病害狀態。
三、防治措施。1.農業防治:①實行輪作倒茬,菌核在土壤中可存活數年,一般3年后活力大部喪失,所以,采取向日葵與禾苗本科作物輪作換茬,能減輕發病。輪作時間越長效果越好。但不能與豆科、十字花科等作物輪作。②清潔田園:將田園的病株、殘枝敗葉、病花盤、籽粒徹底清除并深埋,或燒掉以減少病源。
2.藥劑防治:①拌種:播前可選用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50%菌核凈可濕性粉劑等藥劑,用種子量的0.3%-0.5%拌種,防治效果能夠達80%以上。②花期噴藥:當向日葵現蕾開花后,如遇連陰雨天,或本身就是重病連茬地塊應及早用藥防治。藥劑可選用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亦可用40%菌核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于盛花期后每隔7天1次,連噴2-3次。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