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甘藍型油菜(BrassicanapusL.)油蔬兼用,即在油菜生長的薹期摘取主莖薹作為食用,植株其余分枝生產的菜籽供榨油用。摘薹作為一項農藝措施,可以克服早薹早花,防止凍害;在雜交制種中,可用來調節父母本開花期。近年來,江蘇省農科院經濟作物研究所以產量、品質和食味作為育種目標,選育出了油蔬兼用甘藍型雙低油菜新品種寧油16號,2004年8月通過江蘇省農作物品種委員會審定。
1親本組配和選育經過
1994年用2個雙低品系“2051”和“鎮8901”配置雜交組合“2051”組合為(揚油1號/3151)F7,其中揚油1號為雙高品種,3151為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從復合雜交組合中選育的我省第一個雙低品系。當年秋播種植P1代,次年開花期選5個單株自交。秋播混合種植這5個單株成F2群體。開花期分單株自交,收獲后室內分析測定每個單株和芥酸和硫苷含量,篩選低芥酸、低硫苷單株。芥酸含量定性分析用“紙層析速測法”,硫苷含量定性分析用改良“Test-Tape”方法。對鑒定獲得的雙低單株進行種子色澤、千粒重等農藝性狀選擇,最后篩選出18份雙低單株材料進入株行圃進行產量和農藝性狀鑒定。經連續多年的品質、農藝性狀篩選和產量鑒定,于1999年育成雙低油蔬兩用油菜新品系99-1055。經過2個年度品系比較試驗后,進入江蘇省油菜區域試驗。
2產量和抗性表現
2001~2002年江蘇省常規油菜品種區域試驗中5個試點平均產量2005.35kg/公頃,比對照蘇油1號增產0.32%;在2002~2003年江蘇省常規油菜品種區域試驗中,5個試點平均產量2376.9kg/公頃,比對照蘇油1號增產3.51%,達顯著水平;在2003~2004年江蘇省常規油菜品種生產試驗中,3個試點平均產量2780.7kg/公頃,比對照蘇油1號增產5.41%。
江蘇省2001~2002年度油菜菌核病為重發年份,寧油16號發病率為48.30%,病指為14.16,與對照相當;油菜病毒病為中度發生年份,寧油16號發病率為27.25%,病指為12.75,抗性強于對照;本年度凍害較輕,寧油16號受凍率為52.1%,凍指為20.8,較對照輕。2002~2003年度油菜菌核病為中度發生年份,寧油16號發病率為21.8%,病指為14.8,與對照相當;油菜病毒病為中度發生年份,寧油16號發病率為27.25%,病指為12.75,抗性強于對照;本年度凍害嚴重,寧油16號受凍率為74.5%,凍指為44.7,與對照相當。2003~2004年度油菜菌核病發生較輕,寧油16號發病率為28.0%,病指為16.3,抗性稍強于對照;油萊病毒病為中度發生年份,寧油16號發病率為19.3%,病指為11.9,抗性強于對照;本年度凍害嚴重,寧油16號受凍率為82.3%,凍指為26.6,抗寒性強于對照。
3品質性狀
寧油16號品質優良,經中國農業科學研究院油料研究所測試,芥酸含量1.32%,硫甙含量28.671μmol/g,含油率40.46%。據江蘇省農科院食品質量安全與檢測研究中心測定,寧油16號菜薹粗蛋白、粗纖維、維生素C、可溶性糖含量分別為3.60%、0.75%、37.5mg/100g和2.20%,與對照矮腳黃青菜薹食用品質相當,且菜薹鮮、嫩,具有甘藍的清香味,口感優于青菜薹。摘薹產量試驗表明,摘薹后每畝補施氮肥5kg,產量下降不明顯,綜合經濟效益高。
4特征特性及栽培技術
寧油16號越冬半直立,屬甘藍型油菜半冬性早熟品種。全生育日數239天,5月22日左右成熟。株高中等,為147.3cm,株型緊湊,分枝上舉。一次分枝8~9個,二次分枝3~4個,有效角果數360個,每角粒數19~20粒,千粒重3.5~3.8g,角果較大、挺直。
寧油16號栽培上主要考慮通過各種措施,充分發揮其高產潛力,并根據當地具體情況,早春適時采摘新鮮菜薹及早上市,提高經濟效益。此外注意保證其“雙低”品質免受少受人為和環境因素的影響,提高其商品價值。具體措施如下:
4.1適期播種寧油16號適宜移栽播種期,蘇北為9月10日,蘇中為9月15日,蘇南為9月20日;直播適宜播種期為9月下旬至10月上旬。
4.2栽培移栽大田密度135000~150000株/公頃,株行距為12~15cm×35cm。栽足基本苗,保證總有效角數在4500萬/公頃左右。直播密度19.5萬~22.5萬株/公頃,株行距為10~12cm×30~35cm。采摘菜薹的田塊種植密度宜高些。
4.3肥水管理施足基肥,基肥以有機肥復合肥為主,搭配使用速效肥,缺硼地區增施硼肥。基肥施用量占油菜總施肥量的65%左右,N、P、K配合。越冬期施用臘肥,用量占總施肥量的15%~20%。采摘菜薹的田塊施肥量可適當增加。
4.4采薹田塊要施用薹肥當主莖薹高40cm左右時,摘取15cm主薹食用,然后每畝補施尿素5kg,促進下部分枝抽生。
4.5病蟲草害防治于初花、盛花期用“多菌靈”、“菌核凈”、“菌核清”等噴霧防治菌核病。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