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l選育經過1985年用低芥酸品系2273-3與胞質不育系陜2A雜交,經多代連續成對回交,結合室內品質檢測,于1990年轉育成低芥酸不育系89A及其保持系89B,因多種原因,造成不育系混雜。經多年采取雜交轉育技術嚴格選育,不育系的不育度顯著提高,不育株率達100%,不育度達95%以上。同時進行組合測配篩選出恢復率99%以上,配合力高的低芥品系595C組配成細胞質雄性不育三系雜交種。1995-1996年度參加所內雜交組合比較試驗;1996-1999年度參加全省區域試驗,同時進行生產試驗和生產示范。1999年9月經陜西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定名為寶雜油1號。2產量表現1995-1996年度參加所內雜交組合比較試驗,平均產量3202.5kg/hm2,較對照秦油2號增產25%;1996-1999年參加省區域試驗3年12點次(不包括陜南點)平均產量2353.05kg/hm2,較對照秦油2號減產0.5%,1996-1997年度參加省區域試驗,居參試組合第一位,平均產量27630kg/hm2,較對照品種秦油2號增產308%,在省農墾中心(大荔點)最高產量達4218.75kg/hm2,較對照秦油2號增產441%;1997-1999年度在寶雞歧山生產試驗,平均產量2364.5kg/hm2,較對照品種秦油2號增產6.5%;1998-1999年度在寶雞縣賈村鎮大面積示范,平均產量2460.0kg/hm2。3特征特性甘藍型,半冬性,葉色深綠,葉緣鋸齒狀。花色黃,花瓣大而側疊;勻生分枝,角果直生,中長。早熟,全生育期約255天,耐寒耐旱,春發快,開花早,落黃好。株高170cm左右,一次有效分枝9-11個,單株有效角果320個左右,每角20.8粒,千粒重3.5g,種子黑褐色,芥酸含量0.92%,硫成葡萄糖否含量103umol/g,油酸含量62.14%,亞油酸含量20.38%,亞麻酸含量11.36%,含油量37.05%。4抗逆性據關中西部多點田間調查,越冬死苗率平均比秦油2號低12個百分點。耐旱性強,不僅在水肥地可獲高產,而且在旱肥地仍可獲高產。1998-1999年度在海拔919m,無灌溉條件的寶雞縣賈村鎮大面積種植,在冬季持續干旱的情況下,平均產量2460.0kg/hm2曠,最高田塊平均產量達2902.5kg/hm2。經全省區域試驗及多點示范驗證,寶雜油1號較好的協調了早熟、優質與豐產的矛盾,在關中地區有較好的產量潛力和一定的抗御外界不良環境的能力。寶雜油1號莖稈粗壯,莖壁厚,木質化程度高,根系發達,耐肥,大面積種植在2364.5-3202.5kg/hm2以上的高產田未有倒伏。據省植保所田間調查,寶雜油1號菌核病病株率13.44%,病毒病病株率7.62%,耐病性與秦油2號相同。5栽培技術要點當平均氣溫下降到18-20℃或冬前大于零度的積溫達930T左右時為直播適宜期,關中西部以9月上旬播種為宜,坡旱地宜早。早播,早管,促進秋發壯苗越冬。一般總肥量的80%用做底肥,20%用做年底追肥。中等肥力土壤,施純氮180-210kg/hm2,純五氧化二磷90-150kg/hm2。一般關中地區留苗,水肥地15-18萬株/hm2,旱肥地18-21萬株/hm2。苗期主要防治菜青蟲、黃翅葉蜂、跳甲等,可用敵百蟲、1605或甲敵粉等農藥噴殺;春季防治以菜莖象甲、蚜蟲為主,可用氧化樂果、抗蚜威、敵敵畏等藥劑防治。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