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揚油3號系江蘇里下河地區農科所用上海黃籽白菜與澳大利亞優質品種Jumbeck雜交選育而成的雙低白菜型油菜新品種。該品種集早熟、高產、優質、多抗等優點為一體,是理想的白菜型油菜替代品種。
特征特性揚油3號幼苗半直立,葉色淡綠,葉面無刺毛,葉緣缺刻淺。株高150~l60cm,中生分枝型。分枝點高20~30cm。一次有效分枝7.5~9.0個,二次有效分枝3.5~6.0個。結角較密,單株結角近400個,主軸結角約70個。角果中長,4.8~5.5cm,每角17~19粒。籽粒黃褐兩色,約各占50%。千粒重居中,2.3~2.5g。揚油3號屬早中熟白菜型油菜,半冬性。常年于5月16~18日成熟,全生育期230~240d,與揚油2號基本相同,比大面積推廣的秦油2號早熟7~10d。據江蘇省農科院經作所測定,芥酸含量為0.24%,硫代葡萄糖苷為29.14μmol/g,符合國家規定的雙低標準。含油率38.85%,其中油酸、亞油酸總量達80%以上,與豆油相當,是常規白菜型油菜揚油2號的2.5倍之多。揚油3號抗倒性'甚強于揚油2號。耐寒性相當,抗病性好于揚油2號。在江蘇省區試中,揚油3號受凍率30.20%,受凍指數8.8%,揚油2號分別為31.5%和7.9%。揚油3號耐病毒能力強于揚油2號,兩品種發病指數分別為10.75%和17.25%。耐菌核病能力相近,病指分別為22.0%和23.8%。
1990~1991年,在本所的鑒定圃中,該品種單產達2061.3kg/hm2,比對照興化油菜增產21.7%。1991~1993年的揚州市區試中,2年4點平均單產1800kg/hm2,比對照興化油菜增產27.66%。1995~1997年江蘇省區試中,2年12點平均單產2232.90kg/hm2,比對照揚油2號增產4.61%,居各參試品種之首。1996~1997年江蘇省生產試驗中,5點平均單產2232.90/hm2,比對照揚油2號增產6.82%,其中高郵點產量最高,達2474.25kg/hm2。綜合幾年的區試及示范結果,該品種一般產量可達1800~2100kg/hm2,有2250~2400kg/hm2的產量潛力。
培育者江蘇里下河地區農科所
地區及技術適宜于江蘇省及鄰近地區的棉油兩熟、單季水稻秧池、場基地和丘陵山區種植。1.適期播種,培育壯苗:育苗移栽蘇中地區一般宜于9月中旬播種,秧齡35~40d。苗床與大田面積比不高于1:4,以利培育壯秧。播種要稀而勻,苗床用種量10kg/hm2左右。出苗后要及時間苗,以防形成高腳苗。三葉期結合追施斷奶肥噴100~150×10-6多效唑調控。2.合理密植,利用群體優勢:10月中旬移栽,移栽密度18萬~22萬株/hm2,不能低于15萬株/hm2。對土壤肥沃、早播早栽的田塊可適當稀一點。反之,則相應提高密度。3.科學運籌肥料、挖掘產量潛力:肥料運籌應遵循"施足基肥,早施臘肥,重施苔肥"的原則。基肥應占總量的一半,以有機肥為主,并做到N、P、K、B等相結合。臘肥應適當早施,施肥量掌握在總量的20%左右。春后見苔施苔肥,切忌晚施和偏施,以防倒伏和貪青。4.及時防治病蟲害,加強田間管理:苗期主要防治蚜蟲、菜青蟲,播前用22.5kg/hm2呋喃丹拌土撒施。秧田期用藥噴施(如敵殺死、抑太寶等)。移栽前3d左右,要全面防治1次。花期堅持用藥防治菌核病,雨水多的年份,提倡用藥兩次。同時注意控制雜草,中耕松土,抗旱防漬,爭取做到秋發冬壯,活熟到老。5.直播種植:揚油3號直播種植也可獲得較為理想的產量。蘇中地區直播種植播期安排在10月12~18日,留苗27萬~36萬株/hm2,施純氮160~190kg/hm2,再配以上述育苗移栽的管理措施,可獲得較高產量。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