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油菜菌核病,俗稱白桿、空桿、爛桿、霉蔸等,是一種真菌性病害,在油菜各生育期各部位均能為害,以莖部受害最重,嚴重影響菜籽的產量和質量。
一、危害癥狀
苗期病斑多在地面根莖相接處發生,形成紅褐色斑點,后擴大轉為枯白色,組織濕腐,上面長出白色絮狀菌絲。病班繞莖后,造成莖腐,幼苗死亡,病組織外部形成許多黑色菌核。成株期葉片發病,初呈圓形或不規則形水漬狀病斑,病斑中心部灰褐色或黃褐色,邊緣暗青色,略有輪紋,病斑邊緣褪綠,外緣具黃暈,干燥時病斑破裂穿孔,在潮濕情況下則迅速擴展,全葉腐爛,上面長出白色菌絲。莖部發病先出現梭形淺褐色水漬狀病斑,略為凹陷,中部白色,邊緣有褐色輪紋。在潮濕條件下病斑發展非常迅速,上面長出白色菌絲,至病害晚期,莖表皮破損,維管束外露呈絲狀,髓部中空,易倒伏,莖內形成許多似黑色鼠糞狀菌核。嚴重時全株枯死,輕病株部分枯死或提早枯熟,種子不飽滿。花瓣感病后呈蒼黃色,后轉為白色。角果感病后產生不規則形白斑,角果內、外部可形成小而圓的小菌核。種子感病后,表面粗糙,灰白色,無光澤或變成不規則的秕粒。
二、防治措施
1、農業防治。培育和選用耐病性較強的品種。一是實行水旱輪作。通過灌水將殘留在土壤中的菌核浸泡腐爛,減少傳染源;二是處理殘株。油菜脫粒后,把莖枝葉及角果皮等進行單獨處理或放入水田漚制肥料;三是深耕滅菌。秋季深耕,春季中耕培土1-2次,可以破除、淹埋子囊盤;四是種子處理。通過篩選、風選、藥劑拌種等方法消除菌核和殺滅種子表皮病菌,播種無病種子。
2、化學防治。在實行農業防治的同時,及時采用化學、藥劑防治是控制和減輕菌核病危害的關鍵性技術措施,根據多年經驗,為確保防病效果,必須吃準用藥期,選準藥劑,采取正確的用藥方法。目前常用的主要藥劑品種有多菌靈、菌克靈、菌核凈、托布津以及各種殺菌劑復配農藥。由于油菜最易感病的是開花期,即掌握在初花期用好第1次藥非常重要,7-10天后用好第2次藥,2次藥后若遇連續陰雨天,還應設法用好第3次藥。為保證防病效果,用藥時一要堅持對足水量50-60千克;二要堅持噴粗霧,從花到基部莖桿都要處處噴到,使植株外表形成藥劑保護層。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