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木耳是人們喜愛吃的食用菌之一,用稻草沙床栽培紫木耳,生物轉化率較高,經濟效益較好。①季節安排。紫木耳菌株具有適應性廣、抗逆性強、產量高等優良特性,一年四季均可于室內鋪沙床栽培,尤以夏秋為最佳;②沙床鋪設。選用干凈無菌河沙曬干,入室鋪10厘米厚,距墻兩側80厘米用磚鋪設兩排人行采耳走道;③培養料配制。將色澤金黃、無霉變的稻草翻曬兩天,粉碎成草屑,每100公斤草屑加入復合肥2公斤、石膏粉和蔗糖各1公斤,攪拌均勻后,澆入0.5%石灰水140公斤翻拌均勻,調節含水量至65%左右,拌好后堆成高1米、底寬1.2米,長不限的梯形堆,覆膜壓實發酵;堆溫升至60℃翻堆后,覆膜壓實繼續發酵,料溫達65℃以上時揭膜裝袋;④裝料接種。用直徑17―20厘米聚丙烯筒膜裝料,兩頭套環封口,滅菌4―5小時進行接種,每端接種40克,兩端共接種80克;接種后置于20―28℃潔凈室內遮光培養,菌絲滿袋后脫去袋筒;⑤沙床栽培。將脫袋后的耳棒按間距10厘米栽植在河床上,噴水潤濕河沙,采用白天蓋膜、夜間揭膜、打開門窗等方法,加大溫差催耳,耳芽生長后去掉蓋膜,用涼開水噴霧,逐漸使空氣相對濕度達85―95%,保持溫度在20―25℃之間;隨耳芽分化、耳片膨大,應盡量敝開門窗,或用排氣扇每天排風2―3次,增加空氣流通;待耳片8成熟,且厚實肥大,紫紅亮麗時采收;收完后將耳棒拔離河床調換方向(即生過耳的一頭向下),按間距10厘米重新栽植在沙床上,噴水潤濕河沙,催耳管理同前;二潮耳收完后,取走菌床表面3厘米厚河沙,將耳棒從中切開,切面處不留間隙鋪排在7厘米厚的沙床上,耳棒表面覆蓋3厘米厚河沙,噴水至水分飽和,床面蓋一層報紙催耳;耳芽伸出沙床后去掉報紙,出耳后管理同前。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