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1.配方培養料配方是:棉子皮73%、玉米芯20%、麥麩5%、石膏粉和白糖各1%。將拌好的培養料裝袋,常壓滅菌10小時,接入原種,室內培養菌絲,待45天左右菌絲長滿全袋,在袋上開出耳孔后,即轉到室外地溝出耳。
2.吊袋在院內挖深1.3米、寬1米的地溝,溝兩端還要挖出向兩邊延伸的漫坡。溝上橫架2厘米粗的木棍用來吊掛料袋,吊袋前一兩天,用噴壺將溝幫噴濕。
用1.3米長的線繩,兩頭各綁一只料袋的口,將其搭在溝上的木棍上,料袋垂入溝內。為充分利用空間,袋子可分成四層,方法是:兩根繩為一組,一根繩的袋子調整在一、四層,另一根處于二、三層,依此類推。保證袋與袋之間上下、前后、左右距離均在10厘米~15厘米,以使袋間的小氣候均勻一致。
3.管理①掛完袋后,在溝內及袋上噴一次水,使料內含水量不低于55%。為防止強光照射和保持溝內濕度,溝上覆蓋稀疏的植物秸稈并加蓋塑料薄膜。開始時5天~6天,溝內相對濕度不低于90%,以后原基出現至耳片長出四五天內,濕度不低于85%,耳片生長至成熟的七八天內,濕度不低于90%?傊,除第1次采耳前后一兩天停止噴水外,其余每天都要適當噴水保證濕度。陰雨天蓋溝以防溝內積水過多。②溝內溫度以22℃~25℃為宜,通常用溝上的覆蓋物來調節。③溝內的二氧化碳濃度不得超過0.03%,否則耳片分化就會受到影響。溝兩端的漫坡雖有促進空氣流通的作用,但是過幾天還要通風換氣一次。④黑木耳籽實體的生長,還需要大量的散射光和一定量的直射光,光照充足,耳片肥厚,色澤深黑,品質好,產量高,所以每隔幾天要調換袋子的位置和受光方向。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