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栽培平菇經常出現栽培后不出菇或不正常出菇等現象,致使生產失敗,降低了生產效益。為此,我們經過多年的生產、研究總結出了造成不出菇或不正常出菇的原因及解決的辦法。
一、菌種不孕平菇的子實體是由雙核菌絲體形成的。生產中使用的菌種若是未曾配對的單核孢子或其生長的菌絲,就會造成不出菇或產量較低。所以在生產前要做好菌種出菇試驗,避免不正常出菇,造成經濟損失。
二、菌種混雜不出菇菌種不純,摻雜其它菇種或不同溫型菌種混為一體,互相抑制與栽培環境不適應難以出菇。在生產中一定要使用優良菌種,保證菌種純度,防止菌種混雜不出菇影響栽培效益。
三、栽培季節與品種溫型不適應平菇品種有高、中、低溫型和廣溫型之分。中、低溫型的品種,在春季氣溫回升到25℃以上時,不能再分化子實體。在低溫季節種植高溫品種也會推遲出菇。平菇生產中要慎重選擇品種溫型,在栽培前進行品種出菇溫度試驗。
四、栽培料的配方不當平菇是通過菌絲分解栽培料來獲得營養物質。在栽培料中要用適宜的碳氮比。菌絲生長階段C/N以20∶1為宜,子實體發育階段C/N以40∶1為宜。當氮源濃度過高,C/N值偏小時,就會影響正常出菇。當栽培料中的含水量低于40%時,也會造成不出菇或轉潮后不正常出菇的現象。生產中要合理配制栽培料,為平菇生長創造適宜的營養條件。
五、光照、通氣不良,發菌不好,難出菇或不正常出菇平菇菌絲生長不需要光照,而在原基分化時需要一定量的散射光。菌絲生長階段能耐較低的氧氣壓,可以在半嫌氣條件下生長。而子實體發育階段,對氧氣的需要量急劇增加,應在通風良好的條件下培育,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應高于0.5%,缺氧時不能形成子實體,即使形成,有時在菌蓋上產生許多瘤狀突起。所以,生產中在原基分化時期給予一定的散射光,并且適當通風增加氧氣量。如果栽培料面菌絲長成老菌皮,長時間不出菇,說明料面板結,應盡早用小鐵耙等在料面菌皮上進行淺層抓撓,深度不要超過0.5厘米,這樣可以促進菌絲盡快扭結、出菇。
六、溫差刺激不當不出菇平菇菌蕾的形成需要8~10℃的溫差刺激。在生產中由于環境溫度不適應,晝夜溫差太小或太大,都會致使難以現蕾。推遲出菇或不出菇。生產中要控制溫差,刺激出菇。
七、病蟲害的影響造成的不出菇在菌絲生長期,雜菌污染栽培料后,因平菇菌絲生活力強,可將雜菌覆蓋,但雜菌并沒有除去,它和菌絲爭奪養分,并分泌有害物質,抑制平菇菌絲正常生長,影響子實體的分化。害蟲侵入栽培料后,咬食菌絲,菌絲斷裂失水死亡,使菌絲正常生理代謝和物質轉換受到破壞,造成不出菇。在使用殺菌劑、殺蟲劑(如多菌靈、敵敵畏等)時,當使用濃度過高或過量時也會影響子實體的分化。生產中在發菌期要經常進行觀察,及時處理被雜菌污染的栽培料。在使用農藥時一定要注意使用濃度、方法和使用時期。
平菇生產只要根據栽培季節、市場需求,選擇適宜的品種,合理配制栽培料,按各階段對環境條件的要求進行精心管理,避免造成不出菇或不正常出菇因素的發生,就會獲得高產、穩產,增加生產效益。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