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該品種由福建省龍巖市農科所以巖齒紅/巖94-1為材料育成的食用型甘薯新品種。<特征特性>=巖薯5號頂葉紫,葉脈綠,葉形淺復缺刻。短蔓、中粗,分枝較多,株型半直立,莖葉生長勢強。單株結薯4~8條,結薯集中,薯塊大小較均勻整齊,大中薯重占90%左右,薯塊紡錘形,薯皮紫紅色,薯肉橘紅色。該品種1994~1995年參加福建省甘薯新品種區試,兩年平均鮮產、干產分別為2713.11千克/畝、709.33千克/畝,分別比對照新種花增產34.3%、31.1%,均居參試品種首位。1996年參加省生產試驗,畝產鮮薯2277.4千克,比對照湘薯75-55增產9.2%。1995年福建省漳州市示范0.5萬畝,比對照畝增鮮薯450千克,最高畝產達3757.5千克。
巖薯5號種薯發芽早,長苗快,薯塊較耐貯藏。耐早、較耐水肥,適應性強,高抗蔓割病,不抗薯瘟。薯塊曬干率26%左右,出粉率11.7%。以鮮基計,100克鮮薯中含可溶性糖57.9毫克,胡蘿卡素7.7毫克;以干基計,粗蛋白4.38%,粗脂肪1.7%,磷0.084%,鉀1.33%。食味軟甜。
培育者福建省龍巖市農科所
地區及技術巖薯5號適宜在南方夏秋薯區栽培種植。目前已推廣面積達28萬畝,增產鮮薯1.4億千克,創經濟效益1.2億元。預計年種植面積可達200萬畝。
栽培規程:
1.培育壯苗采用秋薯留種,一般2月下旬或3月上中旬下種,用釀熱物溫床覆蓋薄膜或地膜覆蓋育苗。施足基肥,勤澆水,促進早長芽、早發根、長壯苗。
2.適時早插早薯當氣溫穩定在15℃以上、地溫17~18℃時為抒插適期。南方大部分地區早薯最適扦插期在5月上旬。秋薯應安排好前季作物,做到小暑到大暑前插完。立秋前后栽插的其生育期應保證在110~120天。
3.適當密植按行距20厘米,株距15厘米排種。一般每畝栽植3000~4000株,薯苗入土2~3節為宜,以利于提高大中薯率。
4.合理追肥施足基肥,早追肥。在生長后期看長勢施裂縫肥,根外追肥,防止早衰。肥料以有機肥為主,增施磷鉀肥,特別是鉀肥,能促進碳水化合物的合成、運輸和貯存,對巖薯5號增產極為顯著。
5.防治病蟲草害該品種適宜在無甘薯瘟病的土壤種植,做好各類食葉蟲害防治,并做好田間除草工作。
6.適時收獲該品種屬早熟型品種,全生育期不宜超過130天以上,以免降低品質和薯形外觀。
7.注意選留種收獲時選單株或混合選擇留種,以進一步提高巖薯5號的鮮薯生產力。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