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1、適時挖薯:早熟品種以9月中旬、晚熟品種以下霜前3-5天挖薯,出粉率最高。紅薯挖早了成熟不夠,出粉率低;挖晚了易受霜凍,也降低出粉率。
2、盡量縮短貯期:農村有將紅薯先貯藏或先將鮮薯加工成薯干,后再加工成淀粉的習慣,其實這種做法會降低紅薯的出粉率,尤其是把鮮薯加工成薯干,出粉率就會大大下降。收獲后馬上粉碎,出粉率可達35%左右;放置20天,出粉率則降低至20%左右。所以,挖薯后應盡量在20天內加工成淀粉。鮮薯數量大必須先貯藏的,應盡量縮短貯藏期,并注意掌握好窖內溫、濕度,以防紅薯干心。
3、選薯:紅薯品種較多,選用白心品種比紅心品種可多出淀粉10%左右,而且粉塊白,粉質好。
4、清洗:剔除霉爛變質紅薯,洗凈粘在薯塊上的沙泥等雜物,用清水多次沖洗干凈后備用。
5、磨漿:先將紅薯用稀堿水或蘇打溶液浸泡,使其纖維膨脹、色素和膠體物質容易滲出,以利于研磨時纖維和淀粉分離。然后將浸泡過的紅薯用打漿機粉碎后倒入磨缸。磨漿時一手扶缸,一手不斷旋轉,使漿渣慢慢沉淀。
6、沉淀:磨漿后不要急于用清水洗漿,應把漿乳放置24小時沉淀后,再按每50千克紅薯用50克白酒的比例,將白酒加適量清水稀釋后倒入拌勻,再行洗漿。
7、洗漿:洗漿用過濾豆漿的紗布(長、寬各1米左右),系在齊胸高的三角架上。架下放置較大的盛漿桶(最好在桶壁距底67厘米處開1個排水孔),然后把已經磨好的薯漿放入系好的濾布里,每次放4-5千克。過濾時邊晃動、搓洗,邊慢慢加入2-2.5倍的清水,使粉全部濾入桶內(應以濾下的水轉清為度)。一般10-12小時可沉淀,然后排水除去浮渣及上層清液。若上層水仍渾濁不清,則倒入桶內按500千克水放150克明礬的比例(先將明礬粉碎加少許水稀釋)攪拌均勻,4小時后可排水。
8、干燥:水排干后,將濾布平鋪在淀粉上,待淀粉干后,用刀切成塊取出曬干后即可收藏加工或銷售。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