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品種來源:“丹粳5號”原名“旱5-55”,是丹東農科院以矮稈的“5057”為母本,抗病大穗的“IR26/早豐R”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的旱作水稻新品種。1994年經遼寧省審定推廣。
特征特性:旱田種植從出苗到成熟生育日數140天左右,屬中晚熟品種。株高86.4厘米,莖桿粗壯,葉片較寬短、上沖,葉色濃綠,株型較理想,根系發達,分蘗力較強。半緊穗型,成熟時穗半垂,穗長14.4厘米,碼密,平均穗粒數119.2粒,粒橢圓形,千粒重25.0克,活桿成熟。抗稻瘟病,較抗紋枯病,中抗稻曲病。米質適口性好,抗旱性強,是節水種稻的新品種。
產量表現:1989-1991年遼寧省旱作水稻區域試驗,在大旱之年和正常年份,產量均居第1位,平均畝產391.7公斤,比對照品種“旱72”增產24.4%;1991-1992年遼寧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14.6公斤,比對照品種“旱72”增產27.4%。試種以來,涌現出許多高產典型,高者畝產600公斤,種植面積正在逐步擴大,已由遼寧省擴向河南等省。如1995年河南省偃師等地引種成功,麥茬夏播畝產達500公斤。
適宜區域:適于遼寧省的丹東、興城、綏中及遼陽以南的低洼易澇地、水稻望天田或有灌水條件的旱平地栽培。在河南等省可作麥茬稻栽培。
栽培要點:
1、播種:平作或畦作開溝條播,溝深5厘米左右,行距30厘米,播幅6厘米左右。畝播種量7.5公斤。播種后必須踩好底格子,復土(2厘米)后壓實。播種時間同當地玉米。播種前浸種3-5天(包衣種子除外)。
2、追肥:連作地塊應增施農肥。開溝后畝施種肥磷酸二銨12公斤和硫酸銨15公斤,分蘗始期施硫酸銨30公斤左右,視長勢酌情補肥,并應重視硅、鉀肥的施用。
3、除草與防治病蟲:施除草劑兩次,第一次在出苗前進行土壤封閉,畝用“丁草胺”0.25公斤加“農時它”。
0.25公斤,兌水60公斤噴灑(土干時必須加大水量);第二次在出苗后稗草2葉時選晴天消露后進行莖葉處理,畝用“敵稗”0.75公斤加“丁草胺”0.2公斤和“二甲四氯”0.05公斤(二甲四氯用量不得超過)兌水60公斤噴灑。用種衣劑包種或用“辛硫磷”拌種防治地下害蟲。必須注意防治稻曲病,在稻穗破口前畝用“酷胺酮”0.4公斤或“DT”粉0.1公斤兌水40公斤噴霧防治。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