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水稻新品種通豐9號是吉林省通化市農科院于1993年以秋光為母本,通313為父本進行有性雜交后經多年選育而成。由于該品種豐產性狀好、產量高,稻米品質優良,抗稻瘟病能力強,引起各地廣大稻農的關注,僅2005年種植面積達40萬畝。2005年1月15日通過吉林省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且屬國家保護品種。
1特征特性
通豐9號屬中晚熟品種,生育期138天,株高101.5cm,早生快發能力強,有效分蘗率比對照高8.0%,平均每穗粒數131.9粒,最大穗達240粒。結實率92.7%,比對照高6.3%。千粒重26g,橢圓粒、穎殼金黃無芒。每穴有效穗數30~34穗,株型挺拔,分蘗力強,葉片堅硬而秀麗,活稈成熟,穗頭整齊一致,抗性強。產量高且增產潛力大,出米率高,稻米潔白,腹白極少,外觀及食味品質佳。據農業部稻米測試中心檢測的12項指標中,有10項指標符合或超過一級優質稻米規定標準,2項符合二級稻米規定標準。該品種對溫度和日照不敏感。田間抗稻瘟病強,抗倒伏,耐肥,較抗紋枯病、白葉枯病、褐斑病及二化螟。適合中晚熟稻作區種植。
2產量表現2002~2004年參加吉林省中晚熟組區試,15個點次平均每公頃產量8364kg,較對照增產7.2%,最高增產幅度9.8%(經方差分析達到了極顯著水平),是吉林省中晚熟期增產幅度最高的品種。經吉林、遼寧等省各地農戶種植一致反映該品種綜合性狀好,抗性強,種植該品種的農戶每公頃產量均達11000~12500kg,成為高產、優質、抗病兼顧的新品種。
3高產栽培技術
3.1培育壯秧,為高產奠定基礎根據多年的實踐證明,降低水稻播種量是培育壯秧的有效途徑之一。育苗方法采用塑料薄膜旱育秧或盤育苗。播種量:旱育秧播催芽種125~150g/平方米,盤育秧55~60g/盤。播種期4月上中旬為最適期。
3.2帶蘗淺插秧,合理密植,創造高產群體插秧期為5月下旬,苗齡4.5~5.0葉期移栽。每穴移栽基本苗2~4株,有利于充分發揮個體的分蘗能力,使個體都能健壯的生長,提高群體質量和成穗率,增強群體自動調節能力,有利于實現水稻高產穩產。確定適宜的基本苗和移栽密度是實現合理群體的起點。水稻插秧密度降低,單位面積穗數遞減,每穗粒數、千粒重和成熟度逐漸升高。根據目前土壤肥力和施肥水平,水稻插秧密度,肥沃土壤或高肥條件下以16.7~12.5穴/平方米密度下的水稻產量最高,不可低于12.5穴/平方米,否則,因單位面積穗數減少,而影響提高水稻產量。中等土壤肥力和低肥區均以20.3~16.7穴/平方米處理下的產量最高。
3.3合理施肥施肥:尿素88kg+磷酸二銨150kg(如不施二銨可增加尿素58kg)+氯化鉀100~110kg,于耙地前施入;補肥:于6月20~25日追尿素88kg,加強水稻生長中期營養元素的供應,可起到承前啟后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分蘗成穗率,增加穗數。穗肥:于7月10日前后追尿素58kg+氯化鉀60~70kg,可確保養分供應的連續性,促進枝梗、穎花的生長發育,爭取大穗,獲得高產。
3.4水份管理水稻插秧至6月末須保持3~50m的水層。因為這一時期需要適宜的水層保證除草劑的施用和藥效,防治雜草;另一方面水具有儲溫保溫作用,有利于水稻初期生長,促進水稻早生快發。只有進入7月10日之后可采用間歇灌溉,即前水不見后水,直至8月末或9月初。切不可過早的斷水,否則將影響稻米品質和產量。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