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多年來,江蘇等一些主要水稻產區大面積生產上連續多年出現多品種、多種植水平、多生態條件下的“小穗頭”(亦稱小粒翹穗)現象,其特征是:穗子小、穎殼小,灌漿后內外殼開裂、部分米粒外露,米小且米色黑褐。在扛蘇省里下河地區、沿海、沿淮、沿扛、丘陵等地區發生尤為嚴重。據估計,僅江蘇省近年來發病面積每年在10萬公頃左右,約減產稻谷1億公斤以上,先后累計造成水稻產量損失5億公斤左右。一般認為是栽培管理技術不當、氣候、土壤、肥料、農藥等條件影響,惡苗病、稻瘟病和條紋葉枯病的發生等某一因素或幾個因素共同作用是“小穗頭”形成的主要誘因。亦有人認為“小穗頭”是種性退化或種子質量問題所造成。
近幾年來,扛蘇省大華種業集團與江蘇省農科院植保研究所、江蘇丘陵地區鎮江農科所開展合作研究,經過大量實地調查研究,多點、多品種取樣進行室內檢測分析,發現“小穗頭”與健穗谷粒之間的鐮刀菌帶菌率差異不明顯,而“小穗頭”均帶線蟲,正常穗都不帶線蟲,兩者差異極大。因此說明干尖線蟲病危害是產生“小穗頭”現象的直接誘因。
利用生產上通常使用的25%使百克、4.2%浸豐、16%惡線清、95%巴丹商用浸種劑對武運粳7號、鎮稻2號、武育粳3號進行種子處理,采用常規栽培管理。田間試驗結果表明,對“小穗頭”防治效果,95%巴丹防效最好,達97%以上;16%惡線清防效為95%左右;4.2%浸豐防效90%左右;5%使百克浸種處理后防效為15%以下。由于16%惡線清是巴丹和咪鮮胺的混合劑,對干尖線蟲病和惡苗病具有兼治作用,從試驗數據看出,對武育粳3號這一類易感染干尖線蟲病的水稻品種似乎是有更好的防治作用。因此,在2003年春季稻種銷售季節,大華分公司提出推廣應用16%惡線清進行種子處理的強制性配套措施,應用面積近400萬畝,采用該藥劑處理的田塊“小穗頭”的發生串確實很低,也沒有一起引發的種子質量與糾紛問題,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研究結果提示,目前乃至以后較長時間內,水稻生產上不僅仍要重視惡苗病的防治,更要高度重視干尖線蟲病的防治,兩者不可偏廢。目前,最經濟、最有效的防治方法應首推浸種處理,其中首選16%惡線清,可以達到對惡苗病、干尖線蟲病均有顯著防治效果的最佳目的。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