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鹽堿地種稻在施肥上應以增施有機肥為主,適當控制化肥施用量。鹽堿地氮的揮發損失比中性土壤大,深層施肥效果明顯高于淺表施肥。因此,要改進鹽堿地施肥方法,選用顆粒較大的肥料以減少與土壤接觸表面積:改多次表施為80%作基肥或全層施肥,20%作為穗肥表施。
有機肥中大量的有機質可增加土壤對有害陰陽離子的緩沖能力,有機肥肥效持久不易損失,有利于保苗發根促進生長。
鹽堿地施用化肥量不宜過多,堿性稻田可選用偏酸性肥料施用,如過磷酸鈣、硫酸銨等:含鹽量較高的稻田可施用中性肥料,以免加重土壤的此生鹽堿化。鹽堿地施用化肥應分次施用,少吃多餐。
增施磷肥,適當補鋅。磷與土壤酸堿性有密切關系,在ph值6~7.5的范圍內速效態磷較多;ph值大于7.5或小于5.5時速效態磷量明顯降低。鹽堿地種稻淹灌30~50天,土壤ph值由8降低到7.1~7.3,因而有效態磷量增加,但仍低于非鹽堿地土壤淹灌后磷的含量,因此,鹽要增加磷的施用量。鹽堿稻區缺鋅現象較普遍,容易產生稻縮苗,可采用底肥施用或在插秧時蘸根的方法適當補鋅。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