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壯秧是水稻豐產的基礎。我縣地處濱湖澇洼,近年來水稻苗期常年多發的病害主要有:惡苗病、立枯病、細菌性基腐病等。因此,防治好水稻苗期病害是培育壯秧重要環節之一。現將幾種主要苗期病害的防治方法介紹如下,供生產上參考
1惡苗病
1.1癥狀病苗顏色變淡黃色,生長細長,一般高出健苗1/3左右。葉鞘生長窄長,根系發育不良,根毛減少,分蘗降低。
1.2防治方法(1)用25%施保克乳油每支(2ml裝)對水5kg浸種4kg,浸泡48小時,然后取出用清水催芽。防病效果95%以上。(2)苗期發病,每畝用抗枯寧3支加施保克2支,加水30~40kg均勻噴霧,防效在90%以上。
2立枯病
2.1癥狀育苗期間遇到天氣“冷尾暖頭”,特別是秧苗處于“斷奶期”容易造成此病的發生。其癥狀表現是秧苗黃、瘦、弱。根部變褐色,根毛、白根減少或無根毛。嚴重時易從根節部拔斷,逐漸枯死。先是點片發生,后逐漸發展連片。該病發病急,蔓延快,嚴重時可造成30%~50%死苗。
2.2防治方法每畝用60%~75%敵克松200~250g對水30~40kg噴霧。藥前一天排干田水,藥后1~2天恢復正常灌水,防治效果95%以上。或用惡霉靈防治效果也很好。
3細菌性基腐病
3.1癥狀主要危害水稻根節部和莖基部。水稻分蘗期發病,常在近土表莖基部葉鞘上產生水浸狀橢圓形斑,漸漸擴展為中間枯白的不規形大斑。根節部變黑褐色,根節腐爛,伴有惡臭。嚴重時整棵稻株呈深暗綠色,變軟,水浸狀軟腐死亡,倒伏,有惡臭,整墩或連片死亡。
3.2防治方法主要用藥劑防治。用3%克菌康可濕性粉劑(水稻專用型)800~1000倍液噴霧,發病5%時開始噴施,間隔10天再噴一次,或農用鏈霉素4000倍液噴霧;還可每畝用菌毒清100g對水30~40kg噴霧,或治農菌3~4支對水30~40kg噴霧。以上方法均有很好的控制效果。
4營養障礙
4.1缺鋅苗期發現心葉基部和葉脈失綠褪色,葉片中間出現橢圓形棕色小斑點,甚至新葉呈黃白色,苗根出現黃多白少,植株長勢差,則說明秧苗表現缺鋅。
調治方法是補施鋅肥,即葉面噴施0.1%~0.2%硫酸鋅,或每畝用多元素光合微肥(山東微山產含鋅45%)100ml對水30~40kg噴霧。
4.2缺鉀水稻苗期缺鉀表現為,苗秧矮小、瘦弱、呈暗綠色,有時葉片出現淡紫色,基部葉片尖端和葉緣發生紅褐色小斑點。主根和分枝根均短而細弱。嚴重時葉片自尖端向下逐漸變赤褐色枯死,故稱“缺鉀型”赤枯死。
調治方法是:每畝用磷酸二氫鉀100~150g,對水30~40kg葉面噴霧,間隔7天噴一次,連噴2~3次。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