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前一段時間,筆者在下鄉入村的工作中,經常聽到農民反映這樣一個問題,這一次的第二代稻縱卷葉螟為什么防治效果不理想,由于筆者本身就是從事農技推廣工作的,所以對水稻病蟲害的防治知識和技術也比較內行,筆者問這些農民是怎樣防治的,用了什么藥,每畝稻田用了多少水,是細噴霧還是粗噴雨。結果在大多數農民朋友的回答中得知:所選用的農藥品種、用藥量和采用的噴頭都沒有問題,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噴施的藥液量不足(大多數農民一般每畝噴施的藥液量都在15―25公斤),這無凝是因為噴施的藥液量過少而導致防治效果差的根本所在,因此,在此提醒農民朋友:在水稻病蟲害的防治技術上除了要確定病蟲害的防治適期,防治對象田、選準防治農藥和用藥量外,還必須講究科學的防治方法,一般來說:不論是病害還是蟲害,其噴施的藥液量每畝至少應在45公斤以上(背包式噴霧器3個背包或以上),同時,應講究噴施的方法和時間,凡是發生在水稻植株中上部莖或葉片上的病蟲害,原則上都應采取細噴霧的施藥方法(如:水稻稻縱卷葉螟、稻薊馬、稻瘟病、稻曲病等);而發生在水稻植株基部莖或葉片上的病蟲害,原則上都應采取粗噴雨的施藥方法(如:水稻稻飛虱、水稻紋枯病等)。施藥時間一般以下午4時以后為好,這樣可以是藥液在發生病蟲害的部位有較長的持續時間,從而提高病蟲害的防治效果。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