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癥狀又稱細菌性心腐病。苗期染病在葉片或葉鞘上出現褐色小斑,后擴展呈紫褐色長條斑,有時與葉片等長,邊緣清楚。病苗枯萎或病葉脫落,植株矮小。成株期染病先在葉片基部中脈發病,初水浸狀黃白色,后沿脈擴展上達葉尖,下至葉鞘基部形成黃褐至深褐色的長條斑,病組織質脆易折,后全葉卷曲枯死。葉鞘染病呈不規則斑塊,后變黃褐,最后全部腐爛。心葉發病,不能抽出,死于心苞內,拔出有腐臭味,用手擠壓有乳白至淡黃色菌液溢出。孕穗期當人穗苞受害,穗早枯,或有的穗頸伸長,小穗梗淡褐色,彎曲畸形,谷粒變褐不實。
病原PseudomonaavenaeManns稱燕麥(暈疫)假單胞菌,屬假單胞桿菌屬細菌。1978年后又改稱為P.syringaepv.panici(Elliott)Youngetal.。菌體單細胞短桿狀,兩端鈍圓,大小1.5-2.5×0.5-0.8(μm),極生鞭毛1-5根,多為1-2根,無芽孢,無莢膜,革蘭氏染色陰性,在肉汁胨瓊脂平板培養基上菌落圓形,污白色隆起,不產生褐色素和熒光素。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在病殘體或病種子上越冬,病菌借
水流、暴風雨傳播蔓延,從稻苗傷口或自然孔口侵入,特別是秧苗受傷或受淹后發病重。高溫、高濕、陰雨有利于發病。偏施氮肥,發病重。高稈品種較矮稈品種抗病。
防治方法(1)建立合理排灌系統,防止大水淹沒稻田,及時排水。(2)增施有機肥,氮、磷、鉀肥合理配合施用,增強植株抗病力。其它方法參見水稻細菌性褐斑病。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