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癥狀又稱水稻穎枯病。長江流域各稻區均有發生。在水稻抽穗后2-3周為害幼穎較重,初在穎殼頂端或側面出現小斑,漸發展為邊緣不清晰的橢圓斑,后病斑融合為不規則大斑,擴展到谷粒大部或全部,后變為枯白色,其上用生許多小黑點,即病菌分生孢子器。谷粒被害早的花器被毀或形成秕谷。乳熟后受害,米粒變小,質變松脆,質量輕,品質下降,接近成熟時受害,僅在谷粒上有褐色小點,對產量影響不大。
病原Phyllostictaglumarum(Ell.etFr.)Miyake=Phomasorghina(Scc.)Boerema,Dorenb.etKest稱谷枯葉點霉,屬半知菌亞門真菌。分生孢子器初埋生在病部表皮下,后全部外露僅基部留在病組織里,散生或群生,球形至扁球形,黑褐色,基部黃褐色,頂端突起為孔口。分生孢子小,無色或色淺,單胞,卵形至橢圓形,大小3-6×2-3(μm),成熟后遇水可成群從孔口逸出。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在稻谷上越立,次年釋放出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水稻抽穗后,侵害花器和幼穎。花期遇暴風雨,稻穗相互摩擦,造成傷口有利病菌侵入。生產上氮肥施用過量或遲施氮肥或冷水灌田,利于病害發生。
防治方法(1)選用無病種子,對種子進行消毒,方法參見稻瘟病。(2)帶病秕谷用于高溫漚制堆肥。(3)合理施肥,采用配方施肥技術,改造冷水田。(4)抽穗期結合防治穗瘟噴藥保護,使用藥劑參見稻瘟病。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