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形態特征成蟲體長50―80mm,紅色至紅褐色,體節多于120個,在身體后部60-70節背腹正中線上,生有細長的絲狀鰓,身體前部埋在土壤中,后部有鰓的部分則伸出土外,呈波形擺動,進行呼吸,遇有驚擾時縮入土中。
生活習性在低洼、腐殖質多的爛泥田及過水田發生多,常20―30頭群居,多時可達100頭以上,爛泥層淺的沙土地發生少,早春地表10cm處氣溫達12℃時開始活動,逐漸轉向地表。20℃時最活躍。當土溫達到21℃,土壤相對濕度高于50%時,尤其是春季地表溫度高于深層土溫時,濕度大,蚯蚓則上升到地表活動和繁殖,部分鰓毛伸出泥外,作波狀擺動,在24小時能排出糞泥20-30次,這時對幼苗容易造成傷害。
防治方法(1)用0.1%茶枯水淋根部,每667m2秧苗,用茶枯5-10kg對水250-300kg即可控制其為害。(2)噴灑融殺幼蝸可濕性粉劑150倍液防治蛆則有效。(3)采用化學藥劑防治時,每667m2用50%辛硫磷乳油50ml或90%晶體敵百蟲508、80%敵敵畏乳油100ml,先用少量水稀釋后再拌細砂30kg撒施,也可用上述劑量對水60kg噴霧。(4)鰓蚯蚓為害重的地區,要施足充分腐熟的有機肥,實行間歇灌水或水旱輪作等農業措施。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