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寄主水稻、茭白、玉米、高粱、大麥、谷子、竹子、蘆葦、白蠟、稗、狗尾草等。
為害特點幼蟲孵化后,爬至葉片邊緣或葉尖處吐絲綴合葉片,做成圓筒狀縱卷蟲苞,潛伏在其中為害。
形態特征成蟲體長17―19mm,翅展28―40mm,體和翅黑褐色,頭胸部比腹部寬,略帶綠色。前翅具7―8個半透明白斑排成半環狀,下邊一個大。后翅中間具4個白色透明斑,呈直線或近直線排列。翅反面色淺,斑紋與正面相同。卵褐色,半球形,直徑0.9mm,初灰綠色,后具玫瑰紅斑,頂花冠具8―12瓣。末齡幼蟲體長27―28mm,頭淺棕黃色,頭部正面中央有“山”形褐紋,體黃綠色,背線深綠色,臀板褐色。蛹淡黃色,長22―25mm,近圓筒形,頭平尾尖。
生活習性長城以北年生2代,長城以南黃河以北年生3代,黃河以南長江以北4―5代,長江以南南嶺以北5―6代,南嶺以南6―8代。同一地區,海拔高度不同,發生代數也不同。南方以中、小幼蟲在背風的田埂、渠邊、溝邊、茭白、小竹叢等禾本科植物上結苞越冬,氣溫高于12℃能取食,第一代主要發生在茭白上,以后各代主要在水稻上。各蟲態發育起點溫度,卵12.6℃、幼蟲9.3℃、蛹14.9℃。氣溫15―16℃,卵期15一16天,21一26℃5天。幼蟲期26―28℃,18―20天,低于24℃、高于30℃21天越冬幼蟲期長達180天。蛹期7―16天,成蟲壽命2―19天。成蟲晝伏夜出,清晨羽化,卵散產,初孵幼蟲先咬食卵殼,爬至葉尖或葉緣,吐絲綴葉結苞取食,清晨或傍晚爬至苞外,田水落干時,幼蟲向植株下部老葉轉移,灌水后又上移,末齡幼蟲多綴葉結苞化蛹。冬春氣溫低或前一個月雨量大、雨日多易流行。
防治方法(1)利用幼蟲結苞不活潑的特點,進行人工采苞滅幼蟲。(2)保護利用寄生蜂、藍蝽等天敵昆蟲。(3)必要時噴灑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或25%愛卡士乳油1500倍液、2.5%敵殺死乳油2000倍液、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35順豐2號乳油1000倍液,667m2噴對好的藥液70L,隔10天左右1次,防治1次或2次。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