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在國家“863”高技術重大科技攻關項目的支持下,重慶各科研單位通過廣泛收集國內外有益的遺傳資源,利用篩選出的優質、耐高溫和高葉綠素含量資源,培育出了能在高溫伏旱區實現優質、高產、廣適性的雜交水稻新品種“Q優6號”。據悉,該品種目前已通過重慶、貴州審定,并在長江上游河中下游流域參加全國區試。
經過重慶市農業局組織的專家現場驗收,重慶5個區、市、縣的100畝核心示范片,實產達679-839公斤/畝。重慶市農業局總農藝師張洪松介紹說,“Q優6號”在超高產栽培條件下,與大面積普通栽培方法的其它雜交水稻比較,每畝增加250公斤稻谷,增加產值375元,扣除增加投入100元后,每畝可增加種植純收入275元,實現了優質、高產、高效;同時,為糧食加工企業提供大量的優質稻加工原料,改善城鄉人民的稻米品質。
重慶是典型的高溫伏旱區,其生態條件不利于雜交水稻品質和產量潛力的充分發揮,尤其是在構建水稻產量的關鍵時期--孕穗期,往往是陰雨寡日,難以擴大田間群體、增加有效穗,不易形成高產的構架,而在抽穗和灌漿期,恰遇高溫伏旱,影響受精結實,造成根系和功能葉早衰,灌漿期縮短、千粒重降低,不易實現高產優質。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