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稻曲病是由稻曲霉病菌(綠核菌屬真菌)引起的病害。該病在水稻生長發育良好的年份發生較重,所以稻農稱它為“豐年谷”或“豐收果”。我國南北稻區均有發生,是值得引起注意的一種主要病害。1.病狀該病只表現在穗上,乳熟期穗上出現穎殼外張的病粒,初為黃綠色,后逐漸膨大形成扁平或橢圓形的塊粒而突出于穎殼。初時塊粒表面平滑,后漸龜裂并生綠褐色絲絨狀物,病粒邊緣有時呈黑“色并逐漸變硬,整個病粒形成一個菌核結構。病穗上所生的病粒數少則1-2粒,多則可達10余粒。2.發生規律稻曲病以菌核和厚垣孢子越冬。在稻田越冬的菌核,于第二年春季插秧灌水時,浮于水面,當環境條件適合時,就可萌發成菌絲進而形成子座,在子座中形成子囊殼并產生子囊和子囊孢子。在水稻抽穗開花時病菌的大量子囊孢子隨風飛散,吹落在穎殼內腔和穎殼合縫處的子囊孢子萌發后侵入幼嫩子粒形成病粒(即菌核)。在灌溉時稻粒也可受到侵害,萌發后的菌絲可穿透幼嫩表皮而達到胚乳,后逐步發育膨大成為綠色厚垣孢子球。稻曲病發病的嚴重程度與濕度、降雨以及肥水管理均有很大關系:凡偏施氮肥多、插秧晚的、植株群體密度大的、出穗時生長過于繁茂嫩綠的病情較重;從出穗到灌漿期間遇到連續陰雨、日照少的天氣往往發病也重;品種間抗病性亦有差異,一般齊穗早的以及粒多、著粒密的品種病情較重。3.防治方法防治稻曲病要采取選用抗病高產優種、合理栽培和化防的綜合防治措施。(1)選用抗病高產優種,在華北稻區可選用冀梗11號、墾育之號等抗病良種。(2)建立無病種子田或在收割前進行穗選,選取無病健穗留種。(3)結合防治稻瘟病用l~2%的生石灰水浸種24~36小時后,洗凈再行催芽播種。(4)插秧前結合防治紋枯病打撈浮在水面的菌核,燒毀或深埋,可減輕病害的發生。(5)適時早插、適當密植、氮磷肥適當配合,避免過多、過晚施用氮肥。(6)及時噴藥防治,在穎花分化期,如穗期噴30%復方多菌靈膠懸劑1000倍液,或10%LI-311粉劑500倍液,或W-851(波爾多液制劑)150倍液,均有顯著防治效果;在水稻破口前3-10天噴50%DT殺菌劑1~2次。第一次在破口前10天左右,第二次在破口前3~4天,每畝用藥量以125克為宜,不可超過150克,否則易產生藥害。水稻抽穗后不宜再用藥。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