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津粳雜2號(粳優1號)是天津市農科院雜粳中心于1997年組配成功的雜粳新組合,該組合于2001年通過天津市品種審定,并已于2002年底通過國家審定。該組合在京津冀做春稻種植全生育期165天左右,株高105厘米左右,每穗總粒數180粒左右,實粒數160粒左右,結實率90%左右,千粒重27克左右。經天津市植保所鑒定該組合抗穗頸瘟、抗葉瘟。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驗:該組合有9項指標達部頒優質米一級標準,有1項指標達優質米二級標準;綜合評判符合《優質稻谷》2級標準。該組合于2001年至2002年在河北、天津多點示范,各地反映較好,已展示該組合在京津冀稻區具有較好的應用前景;該組合在蘇北、皖北、魯南可做較早熟水稻品種應用,能夠較當地品種提前半個月收獲。
主要特點
1、熟期適中。在京津冀全生育期165天左右,較90-3略早,與中作17、中作93基本持平。在蘇北、皖北、魯南做麥茬稻,全生育期130天左右,較豫粳6號、早豐9號或武育粳3號提早半個月左右。
2、米質優良。該組合外觀米質較優,可達國標優質二級標準,食味更優,米飯外觀光澤油潤,口感粘筋適度。2002年1月16號由天津市農林局、天津市農科院、天津市農學院組織的由多位領導、專家參與的“天津優質稻開發技術研究育成品種與稻米食味感官品嘗”,結果表明,津粳雜2號(粳優1號)綜合評價位居第一。
3、產量優勢顯著。一般栽培水平,畝產可達650公斤/畝左右,良種良法配套可達700公斤/畝以上,可較常規稻增產15%左右。
4、株型較優,熟色熟相優。該組合前期長勢挺拔茁壯,抽穗后穗大粒多,灌漿速度快,結實率高,籽粒飽滿,稻谷金黃,熟色熟相佳。
5、抗逆性強。該組合抗稻瘟病,耐旱耐寒,抗倒伏。
6、該組合較感條紋葉枯病,輕感稻曲病和二化螟。
栽培技術要點
1、種子處理。用浸種靈、菌蟲清或其它有效藥劑浸泡防治干尖線蟲病和惡苗病。
2、培育壯秧。無論濕潤育秧還是旱育秧,秧田用種量約為常規稻種的1/3至1/2。
3、插足基本苗。在京津冀稻區插秧密度一般在9×4寸,每穴2苗左右。
4、肥水管理。施足底肥,并配以較多的磷、鉀肥,追肥以尿素為主,幼穗分化6期(劍葉與倒二葉葉枕持平之時期)后不再追肥。水漿管理注意分蘗期后期及時擱田,齊穗后灌漿期切忌大水長期浸泡,應注意干濕交替。
5、防治條紋葉枯病。該組合較感條紋葉枯病,抗性水平優于90-3,與中作17持平,防治條紋葉枯病是該組合最關鍵的技術栽培措施之一。秧田期,揭膜后至插秧前用吡蟲啉混合撲虱靈或使用其它有效藥劑噴藥2次,間隔期15天左右。插秧返青后用吡蟲啉混合撲虱靈或使用其它有效藥劑噴藥2次,間隔15天左右,噴藥時注意噴施埂邊、溝邊的蘆葦等雜草以盡可能降低傳毒媒介的基數。若因防治不及時導致條紋葉枯病發病較重時可施用病毒靈或其它有效藥劑予以緩解。
6、注意防治稻曲病和二化螟。稻曲病防治一般在始穗前7天(約在孕穗7期)和齊穗后用加倍藥量的井崗霉素防治兩次。
7、其它栽培技術措施同一般常規粳稻品種。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