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水稻種子產地檢疫規程水稻種子產地檢疫規程
適用范圍
本規程適用于水稻種子繁育基地的產地檢疫。
1名詞解釋
1.1產地檢疫:系指水稻種子生產過程中的檢
疫。包括選擇基地、選用無病良種、生長期間檢查、必要的室內檢驗等,直到簽發“產地檢疫合格證書”。
1.2檢疫對象:指國家法律規定禁止隨稻種、秧苗、植株殘體等人為傳播的危險病蟲。
2檢疫對象
2.1水稻細菌性條斑病XanthomonasCampestrispv.Oryzaecole(Fangetal.)Dye.
2.2水稻白葉枯病XanthomonasCampestrispv.Oryzae(ISHIYAMA)Dye.
3選擇基地
從未發生或連續三年未發生檢疫對象,有一定隔離保護條件,灌溉水源無檢疫對象污染。
4基地用種要求
4.1基地用種應在無檢疫對象發生地區選種或經檢疫部門檢驗證明不帶檢疫對象的種子。
4.2播種前必須對種子進行消毒處理(詳見附錄A)。
5綜合治理措施
5.1栽培管理要求
5.1.1秧田要選擇在灌水系統上游,距村莊較遠的地勢高燥的地方。
5.1.2捆秧苗用稻草要沸水消毒30min,或用麥草、棕葉等代替。
5.1.3在秧田三葉期和移栽前3~5天用藥劑防治1~2次。
5.1.4灌水
5.1.4.1排灌分家。
5.1.4.2淺水勤灌,嚴防串灌、深水淹灌、浸灌,及時曬田。
5.1.5施肥
5.1.5.1基肥充分腐熟。
5.1.5.2防止偏施氮肥,氮、磷、鉀要合理配比,防止水稻貪青誘發病害。
5.2病田處理
5.2.1對發病田塊和發病中心插上標記。
5.2.2化學防治:田間一旦發現病中心,立即拔除或齊泥割除病株噴藥控制,對周圍田塊也應噴藥預防,特別是在暴風雨及淹澇之后,要立即噴藥。
5.3病田稻種處理
5.3.1病田生產的種子要單收、單存,嚴防與無病種子混雜。
5.3.1.1輕病田(只有零星病葉)的種子必須經消毒處理后嚴格控制在病區使用(種子消毒處理方法見5.2條)。
5.3.1.2其它病田種子一律改做糧食不準作種用。
5.4病稻草處理:病稻草作燃料燒掉,或作其他滅菌處理。不得用病稻草捆秧和禁止帶病肥料施入稻田。
6檢查、檢驗方法
6.1田間檢查
6.1.1田間檢查時間
6.1.1.1秧田從四葉期開始,逐畦目測檢查,發現可疑病斑,拔出病苗,進行鑒定。
6.1.1.2
本田期檢查三次:第一次在拔節期;第二次在孕穗至抽穗階段,多為病害流行時期,癥狀明顯,易于識別;第三次在齊穗后至葉片枯黃前,結合種子純度、質量檢驗同時進行。
6.1.2田間檢查方法
6.1.2.1檢查方法:種子田逐塊、逐帶檢查(包括隔離區)。
6.1.2.2診斷:田間癥狀識別(詳見附錄B)?梢砂Y狀,采集標帶回室內鑒定。
6.2室內檢驗方法
6.2.1
細菌溢檢查:切取病葉上病健交界處葉片組織約1毫米,放在載玻片的水滴中,加上蓋玻片,靜止1~2min后,用手持擴大鏡或低倍顯微鏡稍暗視野下檢查,有云霧狀菌液自葉脈涌出。
6.2.2
保濕檢查:取玻璃杯一只,內盛清潔河沙約半寸深,加水濕潤,再切取葉組織約6.6cm,下端插入河沙中,上端外露,加蓋濕紗布,保濕12h以上,上端切口處有混濁液或淡黃色菌珠形成。
6.2.3
色檢查:將病葉莖部剪去,插入盛有紅墨水(原液或加稀釋)的玻管或廣口瓶中,放在通風而溫暖的地方,30min后,健部染成紅色,病部因導管內充滿細菌,影響紅墨水進入,仍為綠色或黃色。
6.2.4分離培養檢驗:對病組織進行分離培養細菌學檢驗(詳見附錄C)。
6.3帶菌種子檢驗:用噬菌體方法或免疫熒光檢驗方法檢驗種子帶菌情況(詳見附錄D)。
7簽發證書
7.1經最后一次田間檢查后,未發現檢疫對象的水稻種子,由當地檢疫部門簽發“產地檢疫合格證”(見附錄E)。
7.2凡發生有檢疫對象的種子田生產的種子不發給“產地檢疫合格證”。
7.3種子部門憑“產地檢疫合格證”收購無病種子。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