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水稻耗水厲害,如今也能節水。科技人員創新的“水稻節水增效技術開發應用”研究在全國19個省、市、自治區大面積推廣后收效巨大。
8月中旬,在寧夏銀川市召開的第3次全國水稻節水增效技術開發應用協作會上有數據顯示,運用這一技術平均畝產水稻500公斤,每畝比常規淹水栽培增40公斤,節水100立方米以上,增收節支40元。
19個省、市、區科技廳、農業廳和有關高校的領導、專家就此交流和探討認為:節水栽培不同于節水灌溉。它包括生物節水、農藝節水、化學節水、工程節水、灌溉節水5個方面,是水稻高產、優質、高效、低耗的綜合節水栽培的系統工程。在目前嚴重缺水的情況下,運用這一成熟技術,不僅對緩和供水緊張和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十分必要,而且為農業可持續發展找到了一條新路。1996年,全國水稻節水增效技術開發應用協作組開始了這一項目的實施。科技人員把全國19個水稻主產省、市、區劃分為三北、黃淮海、華中、華東、西南5個不同生態區,建立了包括1368個鄉、鎮、場的76個示范區。在3.26億畝水稻面積中,用節水栽培法實施了1.3億畝水稻。總增產稻谷40億公斤,總節水100億立方米。節水型稻作改變了傳統的淹水栽培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節水栽培體系。全國22位水稻專家、學者還編制出版了《水稻節水增效技術規范》。
據專家介紹,所謂節水栽培,首先是選用適于節水條件下栽培的抗旱強的高產良種和旱育壯秧的種衣劑、壯秧劑、抗旱劑等,這樣可以節省苗期灌溉用水。其次是推行少耕、免耕、全旱整地與節水栽秧。采用過水插秧,每畝也可節水40立方米。再者是用淺、濕、干交替灌溉,輔之以合理經濟施肥,不僅補償了因減少灌溉水,影響水稻對硅素肥料的吸收。又有利于抑制葉片水分蒸騰,促使根系水分吸收。
同時,其他技術兼而并用也是這一系統工程的組成部分。比如,節水稻田里的雜草化學防除、化學節水劑、化學調控的運用以及擴大不同的種植方式等。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