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近年來,由于工業化程度加劇及人類活動的增加,導致全球氣溫逐漸上升,災害性氣候頻繁發生。在我國長江流域,每年都會出現持續性的高溫天氣,這種高溫天氣的持續發生給雜交水稻的生產造成了嚴重危害。2006年江淮地區和江蘇南京地區再次受到了高溫熱害,受災面積達百萬畝。為避免水稻生產受到高溫熱害影響,現簡要介紹高溫熱害的成因及其防御措施。
高溫熱害的成因及發生特點
水稻在含苞、抽穗期對溫度極為敏感(即抽穗前后各10天),最適宜的溫度為25℃~30℃,日平均溫度30℃以上就會產生不利影響。孕穗期如遇35℃以上的持續高溫,水稻花器發育不全,花粉發育不良,活力下降;抽穗揚花期如遇35℃以上高溫就會產生熱害,影響散粉和花粉管伸長,導致不能受精而形成空殼粒,造成結實率下降,千粒重偏低,甚至絕收。
由于雜交水稻是長江流域的主導種植作物,種植規模大,品種多,高溫熱害的發生有如下特點:
受災面積大2003年,安徽來安縣50多萬畝水稻中就有40多萬畝受災,絕收面積達5萬畝以上,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億元;2006年僅滁州、合肥、六安、巢湖等4市受高溫熱害面積就達200萬畝左右,其中嚴重受災達50萬畝。
品種、組合間有差異由于水稻各品種自身的遺傳特性決定其對溫度的耐受范圍是不同的,因此高溫熱害對各品種的危害程度是有差異的。一般情況下,粳稻或含有粳稻基因的親本組合高溫熱害較秈稻危害重;雜交稻高溫熱害較常規稻危害重;不含有耐熱基因的品種較含有耐熱基因的品種危害重。
高溫熱害的防御措施
選用耐高溫的品種,適時播種移栽不同品種對高溫熱害的受災程度有一定差異。農民在生產中首先應選擇高產耐高溫品種,以減輕高溫對品種灌漿結實的影響。如耐高溫品種紅良優166、紅良優5號等,2003年~2006年在安徽、湖北、江西等省大面積推廣種植,表現出耐高溫、抗旱性強、產量高、綜合性狀好等特點,深受農民歡迎。其次,應根據往年高溫情況,適時播種移栽,使一季中稻的最佳抽穗揚花期安排在8月中旬,以有效地避開7月下旬至8月上旬存在的常發性的高溫伏旱天氣。
科學水肥管理,及時采取應急措施當水稻處于抽穗揚花期時,如遇可能形成熱害的高溫時,一是采用日灌夜排或噴灌的措施,以降低穗層溫度,保護作物不受高溫熱害。據上海市氣象局試驗,當穗周圍氣溫為32.7℃,相對濕度為71%時,灌8厘米水層后,穗部周圍氣溫降為31.2℃,相對濕度增至83%。二是采取根外噴肥方法。根外噴施3%的過磷酸鈣溶液或0.2%的磷酸二氫鉀溶液,外加旱地龍、美洲星等營養液肥,可增強水稻植株對高溫的抗性,有減輕高溫熱害、提高結實率和千粒重的效果。三是采取補救措施。對受害較輕田塊要加強田間水肥管理,增加粒重,減少損失;對結實率特別低且受害較早的田塊,可適當追肥,促使高節位芽速發成穗。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