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分布與為害:稻瘟病又名稻熱病,俗稱火燒瘟、吊頭瘟、掐頸瘟等。是全國各稻區常見的重要病害。
癥狀:為害水稻各部分,在整個生長期都有發生。
1.秧苗。
發病后變成黃褐色而枯死。
2.葉片斑點。
主要有兩種:一是急性型病斑,呈暗綠色,多近圓形或橢圓形;二是慢性型病斑,多為梭形,外圍有黃色暈圈,內部為褐色,中心灰白色,有褐色壞死線向兩頭延伸。
3.莖節病斑。
呈黑褐色或黑色斑點,病斑在節上成環狀蔓延,最后整個節變黑色壞死。
4.穗莖病斑。
常在穗莖上發生淡褐色或墨綠色的病變,影響結實,形成白穗。
5.谷粒病斑。
邊緣暗褐色,中部灰白色。
發病規律:病菌以分生孢子或菌絲體在病谷和病稻草上越冬。種子上的病菌易誘發苗瘟。露天堆放的稻草為第二年發病的主要侵染源。病菌的發育最適溫度為25~28℃;濕度高有利于分生孢子形成、飛散和萌發;長期灌深水或過分干旱,偏施、遲施氮肥等,均易誘發稻瘟病。
防治方法:
1.選用抗病品種。因地制宜選用抗病品種,搞好品種合理布局,避免品種單一化種植。
2.合理施肥、灌水。施肥原則為底肥足,追肥早,多施農家肥,增施磷鉀肥。田間宜濕潤為主,干干濕濕,適時曬田,以增強植株抗病能力。
3.種子消毒。一是稻種預浸12小時后,用300~400倍強氯精液浸種12小時;二是用50%多菌靈100克兌水50千克,浸種30千克,浸48~60小時。
4.藥劑防治每畝用20%三環唑粉劑100克或40%富士1號乳油60~70毫升加水50~60千克噴霧。重病田需噴2次,間隔期為7~10天。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