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為害癥狀:以成蟲和若蟲群棲稻株基部刺吸汁液,造成稻葉葉尖褪綠變黃,嚴重時全株枯死,穗期受害還可造成抽穗困難,枯孕穗或穗變褐色;秕谷多等為害狀。
形態特征:成蟲有長翅型和短翅型兩種。長翅型成蟲體長4~5毫米,灰黃色,頭頂較狹,突出在復眼前方,面部有3條凸起縱脊,脊色淡,溝色深,黑白分明,胸背小盾板中央長有一五角形的白色或藍白色斑,雌蟲的兩側為暗褐色或灰褐色,而雄蟲則為黑色,并在前端相連,翅半透明,兩翅會合線中央有一黑斑;短翅型雌蟲體長約4毫米,灰黃色至淡黃色、翅短,僅及腹部的一半。卵尖辣椒形,細瘦,微彎曲,長約0.8毫米,初產時乳白色,后變淡黃色,并出現2個紅色眼點。卵產于葉鞘叫中肋等處組織中,卵粒單行排列成塊,卵帽不外露。若蟲近梭形長約2.7毫米,初孵時乳白色,有灰斑,后呈淡黃色,體背有灰褐色或灰青色斑紋。
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選用抗(耐)蟲水稻品種,進行科學肥水管理,創造不利于白背飛虱孳生繁殖的生態條件。
2、生物防治:白背飛虱各蟲期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敵種類較多,除寄生蜂、黑肩綠盲蝽、瓢蟲等外,還有蜘蛛、線蟲、菌類對白背虱的發生有很大的抑制作用。保護利用好天敵,對控制白背飛虱的發生為害能起到明顯的效果。
3、化學防治:根據水稻品種類型和飛虱發生情況,采取重點防治主害代低齡若蟲高峰期的防治對策,如果成蟲遷入量特別大而集中的年份和地區,采取防治遷入峰成蟲和主害代低齡若蟲高峰期相結合的對策。畝用58%稻蟲殺凈100克(1包)兌水50公斤噴霧。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