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為適應優質粳米市場的需求,安徽省農科院水稻所用7001S與2277配組而成優質兩系粳雜新組合皖稻48(即70優雙九)。經試驗示范和米質鑒定,表現優質、高產、多抗。
1 特征特性
屬早熟晚粳型,全生育期128天(雙晚)~140天(單晚)。株高93厘米。株型松緊適中。葉色淡綠。主莖葉片15~17葉。穗傘型。穗長19.8厘米,每穗總粒數110粒以上,結實率85%。谷粒橢圓。無芒。谷殼薄,淡黃。千粒重24~26克。感光性強。需中等偏上肥力。分蘗力較強,成穗率高。灌漿快,落色好。較易脫粒。耐低溫。經安徽省農科院植保所人工接種鑒定,中抗稻瘟病(3級)和白葉枯病(3級。糙米83.1%,精米率75.3%。整精米率74.0%,米長5.3毫米,長寬比1.9;堊白米率7%,堊白度0.9%,透明度1級。糊化溫度低(6.9級),膠稠度軟(80毫米),含直接鏈淀粉18%,蛋白質9.3%。食味佳。米粒延長性好。
2 產量表現
1995年安徽省廬江縣1995年試種0.33hm2,單產7.5t/hm2,比對照秀水664增產15.4%。1996年白湖農場試種6.67hm2單產8.58t/hm2。1997年粳雜新組合生產試驗,單產6.75t/hm2,比對照秀水664增產14.8%;比70優04(兩系粳雜)減產2.14%,但差異不顯著。同年廬江縣新渡鄉示范種植0.67hm2,單產6.43t/hm2,主的達8.21t/hm2,比主栽品種秀水664增產19.2%。1998年種植533hm2,單產6.75~7.50t/hm2,比主栽常規品種增產15%左右。
3 主要栽培技術
適時播種,培育多蘗壯秧 播前曬種1~2天,再用清水浸泡24小時,后用500倍強氯精消毒液浸種12小時,預防惡苗病和稻曲病。催芽90%破胸后,晾芽播種。油菜茬5月初播種,接西瓜茬作1季稻栽培可于5月底至6月初播種,秧齡30~35天,作雙晚6月20日前后播種,7月下旬栽秧,秧齡35~40天。為培育帶2~3個大蘗壯秧,一是凈秧田播量150.0~187.6千克/hm2,秧田與大田之比嚴格控制在1:6。二是噴施多效唑,秧苗1葉1心至3葉1心心期內,每公頃用多效唑3.00~3.75千克兌水噴霧,促矮化增z蘗兼防雜草。三是及時防治稻薊馬。
寬行窄株雙本栽插 此種栽插方式不僅改善了中后期通透性,而且對分蘗盛期后還有一定的控苗作用,無效分蘗少,成穗率高,增產效果明顯。株行距單晚10厘米×27厘米,雙晚10厘米×23.3厘米;種植密度為37.5(單)~35(雙)萬穴/hm2。穴栽2位種子苗,每公頃插150~225萬基本莖蘗苗,力爭達到最高苗450萬/hm2,確保成穗350萬/hm2。
科學施肥 針對它的低位蘗穗大且成穗率高和蘗位間穗型差異較大,有利于大田促早發與秧田抓低位蘗等特點,故肥料運籌,單晚掌握前期促進穩發穩長,中期壯莖強稈,后期適量補肥原則。大田施純氮180~225千克/hm2,其中基肥和分蘗肥占總量60%左右,包括有機肥50%,并配以磷鉀肥使用。雙晚掌握“四主一補”施肥原則,即以基肥、有機肥、分蘗肥、速效肥為主,齊穗后適量補施粒肥,以達到早夠苗,爭大穗,增加結實率和粒重之目的。大田施純氮150~180千克/hm2,其中基蘗肥占總量80%。追肥要早,否則無效分蘗增多,導致田間郁蔽。粒肥施尿素30~40千克/hm2即可。
水漿管理 有效分蘗期淺水勤灌促分蘗,分蘗未期及時排水“烤好田”,控制無效分蘗,以利壯莖強稈育大穗。還由于它灌漿期長,故后期應重視養老稻。收割前5~7天斷水較好。比一般常規晚粳延遲收割。及時防治白葉枯病、稻曲病、小球菌核病和稻飛虱危害,以確保豐產豐收。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