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分布與為害]:水稻黃矮病又叫黃葉病、暫黃病。我國主要分布于華南、西南、長江中下游等稻區。由水稻黃矮病毒(RYSV)引起,主要為害水稻,也可為害大黍及李氏禾等。
[癥狀]:矮縮、花葉、黃枯為本病的主要特征。多從頂葉下1―2葉開始發病,病斑從葉尖向基部發展,葉肉鮮黃色,葉脈綠色,病葉與莖稈夾角增大,葉鞘仍為綠色,株形松散。病株顯著矮縮,不分蘗,多不能抽穗。
[發病規律]:該病出黑尾葉蟬、二點黑尾葉蟬和二條黑尾葉蟬傳播。能連續傳毒,終身保毒,不經卵傳毒。病毒主要保存于蟲體內越冬,次年再傳染。水稻在苗期和返青分蘗期最易感病,一般早稻發病輕,而晚稻受害重。
[防治方法]:1.農業措施因地制宜選用抗病品種,淘汰感病品種。合理安排作物布局,實行連片種植。改進栽培管理措施,加強肥水管理,適時曬田,清除田邊雜草。2.藥劑防治病害流行的秧田用3%呋喃丹顆粒劑1.5―2千克,拌細土20千克,在稻谷播種后撒施。選用50%混滅威乳油每666.7平方米用100毫升,或20%葉蟬散乳油每666.7平方米用150-200毫升,對水40―50千克,在秧苗露青后每隔5―7天施藥1次,共施2-3次。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