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基本情況】協優136系江蘇里下河地區農科所用協青早A與自選廣親和廣譜恢復系T136配組而成的遲熟雜交中秈新組合。恢復系來源于(六南早A/明恢63)F3/02428的后代,經系選而成。在多年的組合比較試驗、區域試驗和生產示范中表現雜種優勢強、豐產性好、結實率高、抗倒伏、后期熟相佳、適應性廣等特點。
【特征特性】1996年參加江蘇省雜交秈稻聯合鑒定試驗,平均產量8.91t/hm2,比對照汕優63增產8.34%,達極顯著水平。1997~1998年參加江蘇省區域試驗,平均產量9.34t/hm2,比汕優63增產5.18%,達顯著水平。1999年參加江蘇省雜交中秈生產試驗,平均產量8.93t/hm2,比汕優63增產9.55%,列參試組合首位。江蘇省區試資料結果穩定性分析表明,1997年、1998年2a回歸系數分別為0.8500,0.8739,均高于平均穩定水平,對環境適應性好。
1998~1999年江都市邵伯鎮分別試種示范2hm2和60hm2,平均產量9.00t/hm2左右,比當地種植的協優63增產8%以上。1999年高郵市司徒鄉試種1Ohm2,平均產量9.98t/hm2,高產田塊達10.71t/hm2,比汕優63增產8.27%。1999年邗江縣24個鄉鎮試種3000hm2,平均產量7.94t/hm2,比汕優63增產11.2%。試種群眾普遍反映協優136產量高,抗倒伏,后期熟相好,有利于機械化操作,深受農民朋友歡迎。
協優136在江蘇作中稻種植,全生育期145d左右,比汕優63遲3d,屬遲熟中秈類型。株高113cm左右,主莖總葉片數16~17張,株葉型適中,分蘗力較強,有效穗240萬~270萬/hm2,每穗總粒數130~140粒,結實率85%以上,千粒重32g左右。該組合后期熟相好,不早衰,抗倒伏,產量高且穩。
該組合米質中等偏上,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測試中心測試,該組合糙米率83.0%,精米率74.9%,整精米率60.7%,米粒長6.8m,長寬比2.9,堊白率78%,堊白度15.4%,透明度3級,堿消值4.8級,膠稠度60mm,直鏈淀粉含量21.1%,蛋白質含量10.2%。在上述測試項目中,其中有7項指標達部頒一級優質米標準,有2項指標達部頒二級優質米標準。據揚州市種子站組織的米質食味品嘗鑒定,其適口性與協優63相當。
協優136莖稈粗壯,根系發達,成熟時仍保持2.O~2.8張功能葉不枯黃,抗倒性明顯強于汕優63等雜交稻組合。1999年9月下旬受臺風暴雨影響,生產上種植的大多數雜交稻組合發生嚴重倒伏,而協優136在各示范點未發生倒伏現象,只有少數氮肥過多田塊發生輕度傾斜。據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保所接種鑒定,協優136抗稻瘟病能力與汕優63相當,對白葉枯病表現中抗,強于汕優63。田間紋枯病、葉尖枯病較輕。
【培育者】江蘇里下河地區農科所
【地區及技術】協優136對溫度有一定的敏感性,播種期不宜過早或過遲。過早播種,秧田低位分蘗缺位,分蘗數少,栽后依靠本田后發的高位分蘗雖能達到一定苗數,但成穗率低,有效穗少,產量不高;播種過遲,溫光條件雖有利分蘗的發生,但營養生長期短,有效穗少,穗部素質下降,產量也不高。為了穗粒兼顧,達到高產穩產的目的,協優136在揚州地區種植,播種期安排在5月上旬為宜。培育壯秧是獲得高產的基礎,一般大田用種量15.O~22.5kg/hm2,濕潤育秧、肥床旱育秧的秧田播種量分別為225和300kg/hm2。秧田施足基肥,早施斷奶肥,巧施接力肥,栽前施好送嫁肥。
秧齡30~35d,6月上、中旬移栽。1999年密度試驗結果表明,其栽插密度與產量呈顯著曲線相關關系,并建立了方程(y=943.3304e-0.0335684x+Inx,y:產量,kg/hm2;x:栽插穴數,萬/hm2),由方程求得最高產量的栽插穴數為29.85萬穴/hm2。因此,協優136高產栽培以栽插穴數27萬~30萬穴/hm2、栽插規格25.Ocm×13.3cm或26.7cm×13.3cm、基本莖蘗苗90萬~120萬/hm2為宜,這樣有利于群體、個體兼顧協調生長。
協優136具有較強的耐肥能力,施肥量適應范圍較寬,但適量施肥仍是高產所需。從1999年不同氮肥水平試驗結果來看,該組合適宜施氮量為225kg/hm2左右,最高不超過255kg/hm2。該組合是一個大穗型雜交稻組合,灌漿持續時間長,產量的形成對后期葉片光合能力依賴性強,氮肥運籌上應遵循"前促、中控、后補"的原則。在施足基、蘗肥的基礎上,適當增加后期氮磷鉀用量,根據苗情控制促花肥,相應增加保花肥和粒肥的比例,同時注意速、遲效肥的合理搭配。在水漿管理上,須適時擱田,當總苗數達到270萬~300萬/hm2(栽后約20d),開始分次擱田,高峰苗控制在360萬~390萬/hm2,后期輔以濕潤灌溉,干濕交替,養根保葉,活熟到老,收割前7d斷水。
協優136與其它協優組合一樣,時常有惡苗病發生,尤其肥床旱育秧發病幾率高,因此,需要藥劑浸種,浸種藥劑以施百克、浸種靈、菌蟲清等較為理想。秧田和本田前期重點注意稻薊馬發生和防治;本田中后期要根據當地植保部門病蟲預測預報,及時做好稻縱卷葉螟、二化螟、稻飛虱等防治工作,確保豐產豐收。
恢復系T136分蘗力中等,但穗大粒多、花粉量足、花時遲,與母本花時相遇好,因此,制種容易獲得高產,一般單產2.4t/hm2,高產田塊在3.4t/hm2。
在揚州地區制種,父本T136采取2期播種,第1期5月6日左右落谷,第2期間隔7~8出母本協青早A6月11日左右播種,時差36d,葉差8.8葉。制種田父母本行比以2:14為宜,父本株行距27.Ocm×13.3cm,穴插1~2本,母本以13.3cm×13.3cm為宜,穴插2~3苗。要適當推遲趕粉時間,30min趕粉1次,每天3~4次。整個制種田肥水管理、花期預測、噴施"九二0"、防治病蟲害等措施可參照協優63制種。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