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基本情況】特優70系福建省三明市農科所以龍特浦A為母本,明恢70為父本育成的雜交中、晚秈組合,明恢70是用IR54與明恢63雜交,經多年選育于1986年育成。特優70經多年多點試驗,具有高產穩產,中抗稻瘟病、白葉枯病、細條病,米質優良,適應性好,制種產量高等特點。
【特征特性】特優70屬基本營養型,全生育期作中稻與汕優63相當或早1~2d,作雙晚比汕優63長2~3d,主莖總葉片數16~17葉。劍葉直立,劍葉長35~40cm,寬1.9~2.1cm,葉鞘紫色,葉枕淡綠。株型集散適中,株高100cm左右,莖稈彈性好。穗長23~25cm,穗軸彎曲,著粒密度6.O~6.5粒/cm。谷粒無芒,橢圓型。后期熟色好,耐肥,經濟系數高。有效穗270萬~300萬/hm2,每穗140~160粒,結實率85%左右,千粒重27.5~28.5g。
特優70米質優良,適口性好。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試,糙米率79.7%,精米率72.3%,整精米率51.2%,粒長6.3mm,長寬比2.6,堊白度32%,透明度2級,堿消值6.3,膠稠度48mm,直鍵淀粉含量22.2%,蛋白質含量9.0%,主要指標達部頒二級優質米標準。
本所植保研究室對明恢70進行稻瘟病抗譜測定,供測生理小種有A13、A15、A29、A31、A47、B13、B15、B31、C13、C15、G1等11個,明恢70抗菌株率達91.23%,抗小種率達78.95%。根據福建省區試2a綜合評定,特優70對稻瘟病抗性表現中抗。1999年福建省農科院植保所鑒定,特優70抗苗瘟,中抗葉瘟、穗瘟。廣東省農科院植保所鑒定特優70對白葉枯病I、II、III、IV、V的抗性分別為1,1,1.5,2,5級;湖南省水稻所鑒定特優70對白葉枯病GD1358(廣東菌種)、GX0325(廣西菌種)、HN51(湖南菌種)的抗性分別是3,5,5級。特優70的稻瘟病抗性、白葉枯病抗性均優于汕優63,為中抗,大面積生產示范較抗細條病。
參加福建省連晚雜交稻區試,平均產量分別為6.62和6.05t/hm2,比汕優63增產6.07%和11.34%,分別居參試組合第2位、第3位,是福建省第1個2a省區試中平均比汕優63增產8.7%以上的雜交稻組合。1996~1997年參加江西農科院水稻所主持的全國南方稻區連晚組合區試,平均產量分別為6.92和6.95t/hm2,比汕優63增產0.78%和6.18%,分別居參試組合第4位和第1位。
在沙縣夏茂西街村示范6.67hm2,平均產量為10.Olt/hm2。明溪縣1996~1997年示范5000hm2,平均產量8.7t/hm2,比汕優63增產顯著。清流縣煙后種植特優70共7Ohm2,平均產量達9.37t/hm2。1999年云南省永勝縣濤源鄉種植的特優70經現場驗收,平均產量15.59t/hm2。1999年福建尤溪縣陽中鎮一季加再生稻,經驗收兩季單產達14.98t/hm2。尤溪縣溪尾鎮4.lhm2煙后稻,平均產量達11.78t/hm2。該組合目前已成為福建省的中晚稻當家組合。
【培育者】福建省三明市農科所
【地區及技術】特優70最突出的優點是分蘗力強,著粒密度大,穗大粒多。栽培上的關鍵是要提高結實率和千粒重,并爭取有效穗達到270萬/hm2以上。在福建,一般中稻于4月下旬至5月上旬,晚稻于6月上、中旬播種。采用濕潤育秧為主,播種量150~225kg/hm2。秧田要施足基肥,增施磷鉀肥,及時噴施多效唑,培育帶蘗壯秧。中稻5月下旬至6月中旬,晚稻7月中旬插秧,秧齡分別為3O~35和3Od;分別在6葉1心,7葉時插秧。插植密度20cm×2Ocm或20cm×23cm,穴插2粒谷秧。大田一般每公頃施純氮150~165kg,磷酸二氫鉀67.5~75.Okg,氯化鉀75~90kg,氮磷鉀比為1.0:(0.4~0.5):(0.5~0.6)。基肥占總氮量的40%,總磷量的50%,總鉀量的50%。分蘗肥應在插后6~7d內施用頭次,占總氮量的20%,總磷量的50%,總鉀量的50%;插后15d內施第2次肥,占總氮量的30%。幼穗分化II期后lOd,施保花肥,占總氮量的10%。返青前5cm左右深水護苗,返青后淺水促蘗,干濕相間;每穴13~15穗時擱田,孕穗期間濕潤灌溉,薄水揚花,干濕灌漿,收獲前7~10d斷水。注意及時防治負泥蟲、螟蟲、稻飛虱、稻癭蚊和稻縱卷葉螟,并注意防治稻瘟病、細條病、紋枯病。
制種技術要點:明恢70生育期穩定,播始歷期比明恢63短5~7d,花粉量大,花期集中。龍特浦A生育期長、長勢旺、穗大粒多、異交率高。因此特優70制種易獲得高產,一般制種產量可達3.00~3.75t/hm2以上。特優70在三明市秋制,父本總葉片數15~16葉,父母本時差為25d,葉差6.8葉;作連晚制種,差期2Od。在確保花期相遇的基礎上,可適當縮短第1期與第2期父本時差,提高花粉密度。制種大田母本用種量30kg/hm2,秧齡20d左右;父本用種量7.5kg/hm2,秧齡掌握在30~35d。明恢70分蘗力強,父母本行比可采用2:12或2:14。母本行株距采用13cm×13cm,穴插2粒谷秧,基本苗為320萬苗/hm2。龍特浦A對"九二0"敏感,一般噴施"九二0"2次,第1次在母本破口8%~10%時進行,用量60g/hm2,次日噴施第2次,用量80g/hm2。一般每天趕粉2~3次。龍特浦A育性穩定性差,主要有4種雜株類型:青棵、異型株、黃花株、保持株,應嚴格去雜。同時,應搶晴收割,確保種子純度和質量。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