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吉玉粳是吉林省農科院水稻研究所以恢73/秋光育成的早粳常規稻新品種。<培育者>=吉林省農科院水稻研究所
特征特性該品種有以下特點:
1.具有良好的生物學性狀生育期135天,需有效積溫2750℃左右,對光溫反應鈍感。株高95~100厘米,株形緊湊,葉片直立,葉鞘、葉緣、葉枕均為綠色。分蘗力強,單本插秧分蘗20個以上。穗較大,平均每穗粒數100粒左右,著粒密度適中,結實率90%以上。粒形橢圓,穎及穎尖均為黃色,無芒,千粒重25克。
2.高產穩產1993~1995年參加吉林省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30.2千克,比對照藤系138增產6.2%;1994~1995年參加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67.9千克,比對照藤系138增產7.5%。
3.抗性強,特別是抗稻瘟病能力表現突出經吉林省農科院植保所多年分菌系接種鑒定和多年多點異地自然誘發鑒定,抗苗、葉、穗瘟病,抗病性強而穩定,耐鹽堿。插秧后返青快,早生快發,莖稈強韌抗倒伏,抽穗后灌漿速度快,青稈綠葉不早衰,活稈成熟。
4.稻米品質優良經中國水稻所谷化室測定,糙米率83.74%,精米率75.74%,整精米率69.84%,透明度1級,粒長4.72毫米,長寬比1.64,堊白率7.0%,堊白度12.5%,糊化溫度7級,膠稠度60.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8.77%,蛋白質含量9.93%,其中7項指標達優質米一級標準,兩項指標達優質米二級標準。
5.適應性較廣吉玉粳適宜在吉林省中熟稻作區、遼寧北部、黑龍江南部以及內蒙哲盟等東北稻區栽培。1996年吉林省推廣面積達161.7萬畝,居全省種植品種第一位,約占適宜種植區域的40%以上,目前已成為生產上主栽品種之一,累計推廣面積達427萬畝,創經濟效益4.2億元。預計推廣面積可達500萬畝。
地區及技術栽培規程:
產量目標:畝產量570~600千克。產量構成因素每平方米16~20穴,有效穗數400~500穗,每穗結實粒數85~90粒,千粒重25克。主要生育時期:播種期4月10~15日,插秧期5月15~20日,出穗期7月25~30日,成熟期9月20~25日。
1.稀播育壯秧播種前種子用浸種劑嚴格消毒,防止惡苗病發生。采用旱育苗,播種量每平方米催芽種子150~200克。出苗后適時通風鍛煉,防止立枯病發生。
2.適時插秧在培育壯秧基礎上,于5月中旬插秧,行穴距30厘米×17~20厘米,每穴3~4株苗,保證插秧質量。
3.合理施肥提倡增施農家肥,畝用量1000~1300千克,每畝施純氮7.5~10千克、五氧化二磷5~7千克、氧化鉀6~7千克。
4.科學灌水要求做到淺水插秧,寸水緩苗,淺水分蘗,有效分蘗末期適當曬田,深水護胎,開花后間歇灌水,生育末期不要斷水過早,以防早衰。
5.病蟲草害綜合防治防病:出穗前5~7天用絡胺酮或DT殺菌劑防治稻曲病,用富士一號乳油等防治稻瘟病,穗頸瘟要防治2次(出穗前后各1次)。防蟲:6月上、中旬潛葉蠅成蟲產卵盛期用5%甲拌磷0.5千克/畝對細砂20千克撒施;7月10~20日二化螟蛀入稻稈時施殺蟲雙防治。滅草:插后5~7天用丁草胺和草克星等防治碑草,施藥后保持水層5~7天。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