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又名秕谷草。形態特征有時具根莖,稈高30~30厘米,直立、叢生,基部傾斜而具鱗芽,節凹陷而被倒生微毛。葉鞘無毛或有倒生小刺狀;葉舌硬質,長0.1~0.2厘米,基部兩側與葉鞘邊緣相結合。葉片扁平,灰綠色,粗糙,長6~20厘米,寬0.5~1.5厘米。圓錐花序疏松,長達25厘米,幼時基部常包于葉鞘內,分枝細弱,粗糙,具棱角,互生,長達11厘米;小穗柄長0.1~0.2厘米,頂端膨大;小穗長約0.7厘米,寬0.2厘米;外稃兩側具刺毛,脈上刺毛較長;內稃兩側亦被細刺毛,中脈上刺毛較粗而長;雄蕊2~3枚,花藥長約0.1厘米,穎果長圓形。
生物學特性
(1)休眠與萌發種子具體收藏期,在胚乳和芒中含有非水溶性的萌發抑制物質,秋天采收的種子,置于室內越冬,雖能解除休眠,但芽率低,而在自然條件下,由于冬春氣溫反復變化,有利休眠的解除;春季種子發芽率高,易形成高峰。種子萌發起點溫度較低,在變溫條件下萌發率最高,最適溫度為28℃,在此溫度下,3天內大部分種子均可萌發。萌發需要較高的氧氣濃度,5%~30%是有利的萌發氧氣濃度,1%以下抑制萌發,因此,在土壤水分過于飽和或淹有淺水的條件萌發較差,土壤濕潤至飽和萌發最好。另外,土壤表層及淺土層萌發較好,土層過深,氧氣壓較低,萌發差。根莖越冬根莖萌發對溫度、濕度及土層等外界條件的要求均較種子萌發為寬。
(2)營養生長稻田中秕殼草幾乎與水稻同步生長,直播稻田與水稻同時萌發,移栽稻田與水稻同時進入分蘗期,拔節前與稻苗株高基本一致,拔節后即超出水稻10~15厘米。秕殼草發芽至分蘗期,地上部分生長占優勢,分蘗期后,地下匍匐莖生長占優勢,晚秋,匍匐莖積累養分,準備越冬。秕殼草生長需要較多的水分,保持水層有利生長,長期干干濕濕抑制分蘗及匍匐莖的伸長。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