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形態特征根須狀,稈叢生,直立,基部膝曲或傾斜,著土后節上易生不定根,高30~90厘米,平滑無毛。葉鞘無毛,多短于節間,葉舌膜質,長0.1~0.2厘米,撕裂狀,有小纖毛。葉片扁平或多少卷折,先端漸尖,長5~25厘米,寬0.2~0.6厘米。圓錐花序長橢圓形,長10~30厘米,分枝細長,多數,長2~9厘米,小穗多帶紫色,長0.2~0.4厘米,具3~7小花,無柄,呈兩行著生于穗軸的1側。穎果長圓形,長約0.1厘米。
生物學特性
(1)休眠與萌發種子休眠期2~3個月,萌發溫度較稗草為高,需15℃以上,最適溫度20~25℃。田間5月萌發較少,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為萌發高峰,發生期長,9~10月仍有發生。種子萌發濕度要求較寬,土壤濕潤至飽和均可萌發,以土壤持水量20%~30%為最適宜,即使是薄的水層亦能抑制萌發,在低濕旱田及排水良好的稻田大量發生。種子出土深度較淺,一般均在土層1~2厘米之間。
(2)營養生長千金子在濕潤條件下生長良好,浸水及干燥均抑制其生長。千金子屬陽生雜草,生長發育需較強的光照,與水稻的相對高度以1.2~1.3生長最好,前期發生的千金子危害嚴重,往往構成單一群落或與稗草共同構成群落。
(3)開花結實千金子于8月11日抽穗結實,穗期較長,稻田田間以8月下旬為開花盛期,9月上旬為結實盛期,成熟的種子在水稻收割前即已脫落土中。分布與危害千金子分布較廣,黃河流域以南均有分布,以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發生較多。較稗草耐干旱,耐鹽堿,發生量大,危害重,是危害水稻的惡性雜草之一。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