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水稻赤枯病是一種生理性病害,俗稱“紅僵苗”、“鐵銹病”。近年來該病在各地發生加重,一般受害田減產1-2成。
該病一般在秧苗移栽后10-15天開始發生,病程短的1個月左右,長的達兩個月。癥狀為秧苗遲遲不返青,或返青后生長不良,僵苗不發,甚至發生死苗。病株地上部分矮小,分蘗減少或不分蘗。開始時葉色濃綠,以后下部葉片沿中脈出現赤褐色斑點,并逐漸擴大,致使整張葉片干枯、變焦,遠望像“火燒田”。稻根開始為深褐色,后變黑、腐爛發臭。
引發赤枯病的原因,一是施用生肥過多,稻苗根系中毒;二是土壤嚴重缺少磷、鉀、鋅,稻株營養失調;三是長期深水灌溉,耕層糊爛,根不下扎,土壤缺氧;四是土壤瘠薄,冷、板、瘦,致使水稻根系發育不良。
防治措施:①見病后立即噴施惠滿豐,每畝用100-125毫升,對水500倍,同時每畝施硫酸鋅1公斤,降解有毒物質,增強根系活力,促進秧苗轉化。②增施磷鉀鋅肥。缺磷的每畝施過磷酸鈣25公斤,缺鉀的每畝施氯化鉀或硫酸鉀10公斤,缺鋅的每畝施硫酸鋅1公斤。提倡基施磷鉀鋅肥,因為赤枯病大多數發生在苗期,基施效果好。也可以在見病后追施。③排水露田,透氣增氧。如果稻田浮泥深,冒氣泡,有臭味,應及時排水軟蹲,改善土壤通氣性,促進秧苗新根發生。④有機肥充分腐熟后施用。⑤大力推行秸稈還田。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