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早、中稻實行免耕拋栽,是實現水稻栽培節本高效、安全實用的一項新技術,同時也是水稻栽培技術改革的又一重大突破。我所科研人員通過六年時間的研究與示范,成功探索出了早、中稻免耕拋栽關鍵技術。該技術屬于2003年11月15日由湖南省科技廳組織的"中稻免耕拋栽再生無公害栽培技術研究"成果鑒定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盡快轉化科技成果,服務于廣大稻農,現將此關鍵技術介紹如下:
一、掌握雜草發生規律,及時加以防除
1、拋秧前除草技術。冬干田按其雜草性質可分成三種類型田,應分別采取不同的除草方式。第一種類型田是以看麥娘、雀舌草等冬季型雜草為主夾雜有少量惡性雜草的田塊,選擇在拋秧前13-18天噴施滅生性的除草劑除草。如每公頃噴施克無蹤3000毫升+乙草胺450毫升等,同時對惡性雜草可重施藥量挑治。2003年田間試驗表明,克無蹤、農達等二個除草劑品種對冬季型雜草除草效果均在97%以上,但對雙穗雀稗等惡性雜草防除效果農達明顯優于克無蹤。第二種類型田為惡性雜草發生量大的田塊,不宜作免耕田。該類型田塊應采用翻耕或少耕的方式,且翻耕后及時將田間惡性雜草人工加以清除。第三種類型田是純冬季型雜草發生的田塊,可采用人工壓方式,拋秧前不必噴施除草劑,灌水后可采用木制或鐵制滾筒將雜草壓倒,直接拋栽水稻。
2、拋栽后稻田除草技術。秧苗拋栽成活后,此時應及時選用選擇性除草劑除草。采用噴霧或與尿素混用等方式將除草劑撒施稻田中,以有效防除稻田中的稗草、鴨舌草、莎草等雜草。拋秧后稻田所用除草劑品種及用藥次數應根據雜草種類、葉齡、數量確定。2003年中稻拋栽后田間化學除草分二塊田施用相同的三種除草劑進行試驗。第一塊田是以稗草為主旦雜草處于3葉期以前的稻田,選用拋秧一次凈、農美利、丁?芐磺隆等除草劑除草,除草效果均在90%以上。第二塊田是其它雜草防除試驗,雜草的葉齡在3葉期以上,所用除草劑與第一塊田相同。該類型田塊施用的三種除草劑中,以農美利除草效果最好,達87%以上。雙穗雀稗等惡性雜草則應進行人工拔除。水稻生長發育期施用除草劑的次數依據大田雜草發生情況來確定,一般為1-2次。
二、適施泡化增效劑,保證泡田時間一般來說,冬泡田中稻拋栽前的處理較為簡單,采用適當的除草技術除草后即可拋栽水稻。本研究強調適施泡化增效劑和保證泡田時間是針對冬干田而言。試驗表明:冬干田在施用有機肥作基肥時,施用少量(每公頃525千克)的過磷酸鈣有利于加速田間土壤的泡化。施用過磷酸鈣處理的土壤容重下降速度比未施過磷酸鈣處理提前5天。另據2001年測定,冬干田保持4-5厘米深的水層15天(適施過磷酸鈣則浸泡約10天),土壤烘干后的容重為1.13克/立方厘米,翻耕田拋栽水稻前土壤烘干后的容重為0.8克/立方厘米。這兩種干土容重相比,前者更有利水稻生長發育,且前者稻田產量比后者略高。由此可見,冬干田保持4-5厘米深的水層浸泡15天左右即可拋栽水稻。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